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作者

全思湘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湖南长沙 410119

一、引言

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影响显著,极端天气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发展,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成全球共识,碳减排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各国积极探索碳减排途径,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作为重要手段受广泛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目标。乡村有丰富自然生态资源,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大,为碳汇交易提供广阔空间。随着全球碳市场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出现。它以市场化手段将碳汇功能转化为经济价值,既激励生态保护,又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增长点,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纽带。

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基

(一)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相关理论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是指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形成主要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循环储存。

碳汇交易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设定碳排放总量上限,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交易。超配额主体可买碳汇抵消,有多余碳汇的主体可出售,以优化碳资源配置。碳汇交易市场分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进行碳汇项目开发交易,二级市场进行碳汇配额流通交易。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类型多样,按生态系统类型分林地、草地、湿地和农田等碳汇交易等,按交易主体分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的碳汇交易等,按交易方式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国际核证减排标准(VCS)和地方碳普惠等。其特点都有交易标的无形、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且具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乡村振兴相关理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要基础,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结构、促进融合,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竞争力产业,提供经济支撑。

生态宜居理论注重乡村生态保护与改善,倡导绿色发展,通过生态建设、治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居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活富裕理论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关注经济利益与生活需求,通过多途径增收、完善社保、改善基建与公共服务,让农民共享成果。

(三)两者关联的理论逻辑

碳汇交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新产业形态与增长点,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吸引投资技术,带动林业、旅游等产业,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兴旺。碳汇交易推动乡村生态保护,赋予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经济价值,激励农民和集体参与生态保护管理,减少破坏行为,促进生态恢复稳定,实现生态宜居。碳汇交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主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参与碳汇项目获交易收入,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实现生活富裕。

三、通道侗族自治县林地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实践基

(一)通道侗族自治县自然生态与林地资源概况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端、怀化市南部,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境内自然风光秀丽、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是湖南重要生态屏障。

该县林地资源丰富,面积广、树种多,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布广泛且不同区域各具特点,森林覆盖率达79.54%。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林地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通道侗族自治县碳汇交易开展情况

通道侗族自治县碳汇交易项目因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需求启动。随着碳汇交易市场发展,当地政府意识到林地碳汇潜力,经前期调研、规划和准备,项目逐步推进。

通道首笔林权碳汇交易达成是重要里程碑。该交易以林农为对象,经采用遥感 + 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核算碳汇量,制定合理价格和规则,实现市场化交易,为后续积累了经验。

目前,当地碳汇交易除了推动碳普惠制交易,同时也在推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开发,规模逐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包括林农、林业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等,各主体发挥不同作用,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三)当地政府在碳汇交易中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通道是林地碳汇试点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基于碳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定完善政策,出台鼓励支持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提供政策保障。

在组织协调与管理机制上,政府成立专门的职责部门(生态办),统筹协调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同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碳汇项目开发、审核、交易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四、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一)产业兴旺路径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能够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林农在开展碳汇项目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林地的管理和保护,为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林下经济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产业附加值。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还能促进相关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碳汇交易与林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碳汇交易可以将这些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碳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

此外,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的开展创造了新的就业与创业机会。碳汇项目的开发、管理、监测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林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碳汇交易也为有创业意愿的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方向,如从事碳汇项目咨询、技术服务等,推动乡村创业氛围的形成。

(二)生态宜居路径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能够激励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由于碳汇交易的收益与林地的碳汇量密切相关,林农和乡村集体会更加积极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同时,为了增加碳汇量,还会主动开展森林抚育、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碳汇交易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在碳汇交易的引导下,乡村地区会更加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理念,实现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绿色转型,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乡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且,碳汇交易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乡村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为乡村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生活富裕路径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为林农及乡村居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林农通过参与碳汇交易,将林地的碳汇量转化为经济收益,获得稳定的碳汇交易收入。这部分收入不受传统农业生产季节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为林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提高了其收入水平。

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用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可以将碳汇交易的部分收益投入到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改造、教育医疗资源改善等方面,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另外,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乡村居民通过碳汇交易获得的收入,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能够提高乡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乡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从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五、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与制度层面

国家与地方政策衔接不佳,国家碳汇交易政策具宏观指导性,地方需结合实际细化落实,但部分地方政策与国家政策不协调、不配套,影响政策执行和碳汇交易开展。

碳汇交易相关制度不完善,核算标准、交易规则、监管机制等不健全,存在漏洞和模糊地带,影响交易公平公正,增加风险,降低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政策稳定性与持续性有风险,碳汇交易需稳定持续政策支持,但地方政府换届、政策调整等因素会使相关政策变化,影响投资者和参与者信心,不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二)技术与监测层面

碳汇量精准监测技术有难题,其核算和监测受树种、林龄、气候等多因素影响,需高精度技术方法,部分地区监测技术不成熟,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待提高,影响碳汇交易进行。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团队,碳汇交易涉及多学科领域,需专业人才操作管理,乡村地区因经济和教育资制,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技术支持需求。

(三)市场与交易层面

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我国碳汇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品种单一、机制不完善,影响碳汇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效益。市场价格波动大,碳汇价格受宏观经济、政策、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价格不稳定增加交易风险,降低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

交易信息不对称与市场风险,碳汇交易中买卖双方信息有差异,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增加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影响交易正常进行。

(四)利益分配与参与层面

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碳汇交易涉及多利益主体,目前分配机制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均,影响部分主体参与积极性。

林农及乡村居民参与度低,他们因对碳汇交易认识不足、缺乏知识技能、参与渠道不畅等,参与度低,影响碳汇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作用的发挥。

各利益主体间存在矛盾与协调问题,不同利益主体诉求不同,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如林业企业与林农利益分配分歧、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权衡问题,若不协调好会影响碳汇交易开展。

六、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与制度体系

加强政策协同与顶层设计。国家指导协调地方碳汇交易政策,确保与国家政策衔接一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政策框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政策合力。

健全碳汇交易制度与规则。制定核算标准、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加强项目审核管理,确保碳汇量真实准确,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双方权益。建立政策长效保障机制。通过立法固定相关政策,确保稳定性和持续性,加强执行监督评估,解决实施问题,提供稳定政策环境。

(二)强化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

加大碳汇监测技术研发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资金支持,鼓励合作研发适合乡村的低成本、高精度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准确性和效率。

引进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与推广新技术。政府补贴降低乡村应用成本,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交易开展。

(三)活跃市场与规范交易

培育碳汇市场主体与提升交易活跃度。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市场,支持项目开发主体融资,搭建交易平台,提供便捷渠道和信息服务,提高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建立合理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形成合理价格,加强监测分析,建立预警机制,适时调控,稳定价格,降低风险。完善交易信息平台与加强市场监管。构建统一透明信息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减少不对称,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四)优化利益分配与提升参与度

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考虑各主体贡献和诉求,建立科学分配模型,确保林农获合理收益,兼顾其他主体利益,形成共享共担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与提升林农及乡村居民参与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知识政策,提高认识理解,增强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利益协调与沟通机制。设立协调机构或平台,加强沟通交流,解决利益矛盾问题,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合作关系,推动交易发展。

七、结语

通道侗族自治县首笔林地生态系统碳 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示范,可为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建立碳普惠 态系统碳汇交易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成功借鉴,得到省领导“这是个很 批示。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乡 兴的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更具普适性的经验和模式。同时,加强对碳 间长期动态关系的研究,探索两者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随着碳汇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相信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的不断活跃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的动力,推动乡村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梦杰 , 庞怡然 , 张雨颖 . 林业碳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A] 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 乡村规划)[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4:14.

[2] 杨海静 , 张瑞 . 政府采购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兼论对《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解读 [J]. 中国政府采购 ,2021,21(12):21-23.

[3]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N]. 湖南日报 ,2022-03-19(001).

[4] 黄为民.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以铜鼓县为例[J]. 老区建设,2017,(09):42-45.

[5] 张冬梅 , 邓雅芬 . 农户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实践探索和制度保障 [J].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213-219.

[6] 张哲 , 龙飞 , 沈月琴 , 周隽 , 王枫 . 碳交易情景下农户森林经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农业经济 ,2013,(02):9-11.

[7] 李 敏 . 基 于 碳 汇 交 易 视 角 对 国 有 林 场 森 林 环 境 资 产 的 生 态 补 偿 研 究 [J]. 农 业 与 技术 ,2012,32(03):134.

[8]邹芸姿,邹再进. 基于碳汇视角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南省为实证案例[J].林业勘查设计,2025,54(1):66-71.

作者简介:全思湘(1985.11)男,汉族,湖南醴陵,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策研究及新技术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