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汪建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重庆 408300

摘要:新教育改革使得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该文主要探讨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应用的表现形式。并深入地剖析和阐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及具体教学方法的呈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初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以往的中学校本课往往只是重视对知识点的讲授和题目方法的习练,虽然能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成绩优秀,但是缺乏在对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以及应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这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将数学概念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其不仅能够学懂会用,还能够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围绕核心素养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需要。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中的内涵

基本数学素养是指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应达到的一个具有敏锐数字感触、符号意识、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统计观念、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等若干方面的要求。数字感触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捕捉到数字和运算的真正意义,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的变化规律,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图形,想象物体的位置及位移情况[1]。几何直观可以对学生的一些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启迪作用;增强统计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技能;运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增强模式思想,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实践意识,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案。这些基本数学素养相互联系、综合运用,构建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二、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剖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即教师单向“灌输式”而学生成为被动的“受灌输式”,教师直接将几何定律的结果、推导过程“摆”给学生,“灌输”学生定律,而拒绝学生自探、验证何以得出该定律的途径,即本该属于学生本人的知识点的理解发生难处,也难以提高学生以后会运用该定律做题的能力[2]。

(二)知识与生活脱节

教数学更多的都是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介绍比较少,比如在讲函数这一节时,并未引入生活中的商品销售、行进距离等问题,学生对于函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难以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连接,使得应用意识薄弱。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步调一致的教育以及相同的教育水平并没有顾及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吸收知识上的自身潜力。知识弱的学生难以跟上这种“飞一般”的节奏,更让一些学生开始失去信心;而知识熟悉程度较高的学生则开始有饥饿感,缺乏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不利于所有学生综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设置情境,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个单元,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商场所有商品八折出售,小明买了一件价值200元的上衣,他一共付了多少元?如果他的实际付出金额是160元,那么该商衣的标价是多少?这种将复杂的问题放置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想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自觉地引入到方程的学习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感[3]。

(二)问题驱动,引导探究

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由任意三个边所能组合的三角形的内部角和是多少?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呢?”学生回答可以量一量或裁剪拼接……“这些方法有哪些局限性?是否有可能通过严格证明得到证明呢?”像这样的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探索,使得他们在实践中、思考中建构几何的视觉经验和演绎的能力。

(三)数学建模,解决问题

在“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引入了一个“打车费用问题”,即本城市初始收费为8元(3公里以内),超过3公里以后,每公里收费2元,求行驶里程x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汽车行驶10公里的费用。在这一问题中可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y=8(x≤3)和y=8+2×(x-3)(x>3),运用该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模型思想及其应用。

(四)多元化评价,反馈激励

应摒弃对学生的评价仅仅依靠测验的成绩来评判的做法,采用多种手段,比如课程作品、任务完成情况、分组合作以及测验等多方面来考查学生。如他们所做的小队调查都有哪些努力,不同的创新设想等,我们都应给予大力肯定,而当作业有错时,也都应该有充分的而且建设性的建议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自己。同时也要向学生定期反馈评价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注重加强自身修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核心素养观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工作,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评价工具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得初中数学学科再次焕发活力,并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作用。教师应该研究教材内容、精细制定教学过程、注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数学知识,还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起重要的能力品质,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亚敏. “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情感读本,2025(17):110-112.

[2] 薛煜武.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与实施[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6):57-59.

[3] 张玉环,李甜,董若瑜,等. 数学作业质量、反馈质量及父母作业内容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多元多重中介模型[J]. 数学教育学报,2025,34(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