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九华黄精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高子岩

酉华镇人民政府

一、引言

九华黄精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其产量与品质迫在眉睫。病虫害侵袭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药材质量下降,降低药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深入分析九华黄精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类型及发生规律,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结合传统农业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综合防治策略,既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又能提高九华黄精抗病虫害能力,为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这一研究方向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为九华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二、九华黄精林下种植环境与栽培技术

2.1 适生环境选择

九华黄精喜阴、耐寒不耐高温,最适宜林下种植。林下种植选址时,应选择郁闭度在 0.60 左右、坡度小于 30 度的林地。在种植实践中,针对出现的叶斑病、根腐病等病害,要通过科学田间管理预防和控制。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滋生环境,定期清理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降低病原菌传播风险;对于虫害,采用物理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式,如设置诱虫灯、合理放置黄板或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态调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创造九华黄精的适生环境。

2.2 种苗种植技术

结合九华黄精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科学种植。种植初期,要注重土壤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概率,并选择健康无病种苗,栽植前用多菌灵稀释液浸泡 30 min 左右,晾干表面水分后栽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生长阶段,定期巡查植株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叶、虫卵等潜在威胁,避免扩散蔓延。针对叶斑病、根腐病等常见病害,采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药剂喷洒;对于蛴螬、小地老虎、红蜘蛛等虫害,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诱捕器等物理方式综合治理。

三、九华黄精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规律

3.1 常见病害类型及特征

九华黄精在实际栽培中,易受叶斑病、根腐病等常见病害侵袭。叶斑病多表现为叶片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病菌通过风雨传播,易在密集种植区域迅速扩散。根腐病常表现为根部组织腐烂,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甚至死亡,多因土壤排水不良或长期积水引发,在连作地块中发生频率较高。需结合环境条件和病害发生规律采取科学管理措施,以减少病害对九华黄精生长的影响。

3.2 主要虫害种类及危害

红蜘蛛属于干旱高温型害虫,体积小初期不易被发现,刺吸式口器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出现黄白斑点,逐渐失绿,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小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的世界性害虫,1 - 2龄幼虫啃食黄精心叶或嫩叶,形成针状小洞,3 龄后幼虫夜间活动,咬断嫩茎并钻入土中危害根部,造成植株枯萎,严重时可能毁苗重播,直接影响产量。蛴螬作为地下害虫,偏好湿润环境,主要危害根茎部分,幼虫啃食根部组织,使植株吸收养分及水分的能力下降,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各类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或干旱条件下往往更容易暴发虫害。

3.3 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环境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土壤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病虫害的繁殖周期和活动范围,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诱发真菌类病害蔓延。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状况和排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基础,不良土壤条件会加剧病虫害发生频率。栽培密度过大或田间管理不当会导致通风透光性差,增加环境湿度,为病虫害滋生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十分重要。

四、九华黄精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质种苗种植,并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和消毒处理,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残留量。合理调整种植密度,行株距以 28cm×28cm 为宜,避免植株过于密集导致通风不良和湿度增加。适时施肥,4 月到 7 月份为最佳时期,增施腐熟农家肥或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透气性。通过合理轮作倒茬,打破病虫害生命周期,减少其在土壤中的积累,提升九华黄精生长环境质量。农业防治重在“因物制宜”,要根据黄精生长特性,创造有利的生长生存条件,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及土壤条件不仅有利于黄精的生长,还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4.2 物理防治策略

利用防虫网、诱虫灯、食诱杀或色板诱捕等方法减少害虫数量,降低病害传播风险,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但物理防治实际效果受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且对地形和气候条件依赖性强等因素制约。例如,配置糖醋诱液诱杀地老虎,需用蔗糖 1 份、醋 4 份、酒 1 份、水 16 份,加 90% 敌百虫原药 0.1 份,每 90-150m2 放置一盆。该方法在大规模种植推广上有一定困难,需与其他防治方式结合。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借助天敌、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等手段遏制病虫害发生与蔓延,以生态平衡为核心理念。可利用天敌控制虫害,引进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管控特定害虫数量,如释放捕食螨、异色瓢虫。生物药剂方面,绿僵菌、白僵菌可有效防治蛴螬;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叶斑病等。但生物防治见效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成本高等局限性。

4.4 化学防治策略

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手段,一般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效果不佳时使用。结合九华黄精生长周期及病虫害特性,选择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制定合理施药时间表,确保药效最大化,减少对植株的潜在危害。施药过程中,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规范,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环境污染和抗药性问题。例如,黄精叶斑病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发病初期喷施;茎腐病、根腐病在发病初期建议拔除易感染病苗,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处理。

五、结论

九华黄精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在实际种植中,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农业防治通过调控植物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工清除病株、设置诱捕装置等方式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手段,则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以避免对环境及作物本身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九华黄精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可提升九华黄精抗病能力,保障种植效益,为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曹惠杰 . 林下种植黄精栽培技术及发展研究 [J]. 河北农机 , 2025,(01): 97 - 99.

[2] 喻胜军 . 黄精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J]. 种子科技 , 2024,42 (21): 129 - 131.

[3] 鲍康阜 . 九华黄精的 GAP 栽培技术规程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4).

[4] 汪文凯. 青阳县九华黄精高产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19(08).

[5] 姚入宇 . 陈兴福 . 孟杰等 . 药用植物 GAP 生产的病害绿色防控发展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242 -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