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研究
胡灵通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引言
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革新,各国都在探寻创新型发展模式来加强国际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具有创新性,前瞻布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等特性,渐渐变成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不少难题,要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塑造合适的空间载体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政府和市场联系的关键工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优化,资源调配,创新发展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想要全面阐述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机制,给相关政策措施制定者给予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引。
1 国土空间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1.1 规划引导产业布局
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来统筹产业布局,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且发展潜力大的区域集中,按照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这个规划力求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和低效重复建设,促使形成特色突出,相互协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而且,规划重视处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创建和完善。
1.2 规划促进产业集聚与创新
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是塑造创新型产业生态圈,通过合理安排高新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之类的革新平台,促使各种革新要素有效汇集,做到产学研的协同,其核心目的是促使革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达成革新资源高度汇聚的空间布局,塑造出生机勃勃的革新环境,规划重点推进产城融合,改善公共服务配套设备,从而激活区域革新潜力,加强区域竞争力。
2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体系不完善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处在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协同机制还未健全起来,规划冲突与重复建设的问题时有发生,专项规划同总体规划以及上下层级规划之间缺少有效的统筹协调,难以产生系统的整体效应,在规划编制的时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瞻研究力度明显不够,这造成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实践指导能力还需进一步改进。
2.2 规划实施不到位
规划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核心问题,某些区域经常变动空间布局设计,造成产业用地违法侵占情况屡次出现,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被破坏,现存制度缺少系统的奖惩机制,很难调动各方面主体落实规划目标的积极性,伴随而来的配套政策体系也有明显的不足,这同样限制了规划效能的充分发挥。
2.3 规划与市场机制结合不够紧密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同市场经济体制融合的程度尚需加强,其动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待改善,在规划制定期间,未能全面掌握市场运行规律以及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步入实施阶段之后,由于缺少健全的市场化运作支撑体系,造成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现行规划调整机制较为死板,难以迅速应对产业转型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机遇。
3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
3.1 科学布局产业空间
产业布局与空间规划研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以及交通区位等因素,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型和发展路径框架,通过评判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潜力优势,明确它们所适合的新兴领域及其主要发展方向,从而给科学规划给予理论支撑,针对科研实力较强、人才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要着重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类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则应当优先安排新能源、新材料等关联产业。
打造产业集聚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系统规划、合理划定一定区域内的集中连片产业集聚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集聚,在规划环节上,要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特点,科学布局企业空间分布和项目组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并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集聚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3.2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设施: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强度,创建起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重视产业区同城市核心功能区,交通枢纽以及港口之间的联通效能,扩展交通网络覆盖范围,改善交通可达性,妥善安排公共交通资源,增添或者延伸区域内的公交线路,增多站点密度,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创建,减轻企业员工通勤压力,完善产业区内物流通道规划,改进货物运输组织效率,削减物流成本,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能源资源的特殊需求特点,改良能源供应网络布局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要努力改善电力,天然气等主要能源基础设施的创建情况,加强能源保证能力和稳定性,而且还要促使产业园区率先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分布式供能体系,慢慢缩减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靠程度,进而推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进程。
创建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依靠产业园区塑造起集约化的创新平台,包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中心之类的设施,给企业给予技术创新扶持,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而且引进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形成起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真正符合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别化融资需求。
3.3 完善规划管理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创建起由自然资源,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以及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一同参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土空间规划运作体系,清楚各个职能部门所担负的任务范围,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合作机制,在规划制订,项目核准以及执行监管等环节当中,营造出协同合作的工作形式,达成信息互通,合作顺畅,进而优化总体规划运作水平。
简化规划审批流程: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规划批准体制,削减多余流程和递交资料,推行并联审批和线上服务平台,缩减批准时间,营造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针对契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方针的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率先受理,限时完结的体制,保证工程快速前进,成功落实。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创建起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监管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督与综合评价力度,利用遥感影像解析、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对用地状况以及项目推进进程展开实时监测,随时察觉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违规现象,而且,健全周期性评定机制,按照评定结果不断调整改良管理策略,从而保障规划目标得以高效达成。
结语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价值,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政府调控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系统论述,剖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中的薄弱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唐爽 , 张京祥 , 何鹤鸣 , 陈江畅 , 王逸然 . 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的产业用地供给与治理研究——基于“人 - 产 - 城”特性转变的视角 [J]. 城市规划 ,2021,45(06):74-83.
[2] 刘名远 . 新时代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特征、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0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