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

孙志红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我国在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缺失大量兼具快速响应与决策、协调资源与力量、现场救援与处置、风险评估与分析、预警体系建设与完善、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等能力的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高校是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以“面向多灾种、管控全链条,发展新学科、服务大应急”为导向,通过设置应急管理相关专业与课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来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提供大量的应急管理人才,提高社会应急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应急管理水平。

一、社会对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

因自然灾害频发与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决定了我国对安全应急管理人才需求很大。《中国安全应急管理人才发展报告(2024)》指出,全国安全应急人才总需求为 1600 万人,但全国每年安全应急专业毕业生仅 1.6 万人,致使目前全国安全应急人才现有安全应急人才 1050 万人,缺口预计达 550 万,且基层岗位空缺率超 60%[1] 。可见,现有的安全应急管理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的主阵地,要立足社会对应急管理人才的高需求现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一)建立互促互补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为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且有序地推进。故而,高校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从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五个方向切入,明确相关课程的育人重点,随之站在互促互补的角度,整合课程,建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2]。

例如,应急科学类课程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从应急物理、应急化学、应急生物、应急机械等维度理解并管控突发事件的能力;应急技术主要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搜索营救、监测监控等技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急工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应急工程施工方法;应急产业则侧重学生对应急材料原理、应急产品工艺、应急装备操作与维护等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应急管理注重引导学生熟知应急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流程和应急法律法规等。故当前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可明确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源-防-控-救-管全链条的应急管理内涵、理论、思维、方法、技能,具备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应急救援、现场处置、组织协调、沟通协作等能力。

(二)设置深度融合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也要侧重技能训练,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基于此,设置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应着眼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三者的深度融合,保证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效 [3]。

例如,高校可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训课三大模块,在公共基础课方面,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打好“地基”,在专业核心课方面则要根据专业特征,讲授专业理论和应急指挥、救援等核心知识,最后在实训课方面,应聚焦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和事故灾难,组织学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预警、减灾、灾后重建等实践,以此促使学生内化理论知识,提升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应急救援等实践技能水平。

(三)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重塑应急管理课堂新形态

我国高校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尚未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仍需要积极且深入地探索,以打造科学有效的教学范式。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指出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势在必行。故而,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应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着眼于应急管理课堂新形态的智慧重塑,以提升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教师可利用 GIS、VA、AR、Unity3D 建模等技术,模拟以“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 ∇1⋅∇10 ’重大爆炸事故、四川凉山州冕宁县 ⋅4⋅20 ’森林火灾扑救、云南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 6.4 级地震和青海果洛州玛多县 7.4 级地震救援、杭州冰雪大世界‘6·9’较大火灾事故”以及国外“墨西哥圣胡安尼科储油设施爆炸事故”等真实案例为主的突发事件场景,引导学生在各类型突发事件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模拟完成面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实践,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强化学生应急管理思维、方法、技能,提升突发危机决策处理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发现,我国对安全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高校作为缩小此缺口的主要力量,应聚焦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践中,高校既要建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人才培养方向,也要着眼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三者的深度融合设置课程体系,并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智慧重塑应急管理课堂新形态,从而提高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梦琴 , 张朝 , 汤智新 , 等 . 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J]. 现代职业安全 ,2024,(01):58-61.

[2] 孙科技 , 郭歌 . 从“多学科”到“跨学科”: 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 [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11(05):117-128.

[3] 冯文靖 , 刘伟 . 高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J]. 未来与发展 ,

[4] 喻修远 , 郭晴 . 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完善路径 [J]. 公共事务评论 ,2022,4(00):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