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建设与探索

作者

陈筱 张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环节薄弱以及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智能体(Agent)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为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智能体技术,可以构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此外,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还能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自动化作业批改、智能答疑等功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将围绕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建设展开探讨,分析其核心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智能体赋能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的核心目标

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建模与分析等关键技能,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化学生的数据素养,使其能够高效获取、清洗、存储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其次,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建模与预测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灵活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第三,借助智能体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实践所学知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该课程将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课程体系设计与内容安排

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体系应涵盖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与实践应用三个层次,确保学生在掌握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与建模能力。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以及人工智能导论,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框架。核心技术模块则聚焦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使学生能够掌握主流人工智能模型及其优化方法。实践应用层面则结合智能体技术,设置数据采集与清洗、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与评估、部署与维护等课程内容,并引入行业真实案例,如金融风控、医疗诊断、智能推荐等,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此外,课程还应融入智能体驱动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智能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引擎等,以增强教学互动性和学习效果。通过这一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能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的关键技术,还能在实际项目中锻炼综合应用能力,满足行业对高素质 AI 人才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创新与智能体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学科的实践需求,而智能体技术的引入为构建个性化、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可能。首先,基于智能体的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偏好和知识掌握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例如,智能推荐系统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目,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智能助教可以承担重复性较高的任务,如自动批改作业、解答常见问题,从而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更多精力专注于高阶思维训练和个性化指导。此外,虚拟实验平台结合智能体技术,可模拟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数据建模、算法调试和系统优化等实践操作。这些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语

智能体赋能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课程不仅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未来的课程建设将进一步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一方面,课程内容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伦理、数据隐私保护等新兴议题,引导学生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智能体技术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通过强化学习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或利用多智能体协同提升团队协作训练效果。此外,随着远程教育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智能体赋能的在线学习平台将成为重要趋势,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未来,高校应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以适应科技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强, 刘芳. 基于智能体的AI 数据服务课程设计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32(6), 100-107.

[2] 王伟, 李娜). 智能体技术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人工智能学报 , 45(3), 210-220.

[3] 陈磊, 黄晓. 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体赋能的教学改革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 28(4), 45-52.

[4] 高德毅 , 宗爱东 .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17(1):43-46.

[5] 钟晓流 , 宋述强 , 杨现民 . 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J]. 中国大学教学 , 2018(6):66-72.

[6]Smith, J., & Doe, A. (2023). Innovations in AI Education:Integrating Intelligent Agents into Data Services Curriculum. Journal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34(2), 123-138.

基金项目: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数智赋能乡村振兴 -- 斗门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项目编号:JXJYGC2022GX325);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思政引领、数智融合: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务〔2023〕15 号)

作者简介:陈筱( 1985.10--) ,女,土家族,湖北荆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张可(1985.11--),女,汉族,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