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李剑芳
红河州大型灌区管理局 云南省红河州 661100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已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通过集成多源地理数据与属性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网络优化等关键领域,提升规划的时效性、精准性与可视化水平。本文分析城市规划管理需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从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以及规划决策与公众参与三个方面,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对传统规划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传统规划依赖人工测绘与静态数据分析,存在效率低、误差率高、动态响应不足等缺陷。在此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空间数据整合、多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的核心功能,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转型的关键技术。本文系统梳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场景,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参考。
1城市规划管理需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
1.1满足复杂数据分析需求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其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处理能力,有效应对城市规划中海量、多源、动态数据的分析需求。现代城市规划需整合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环境指标、基础设施等跨领域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统计数据等多类型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库技术实现全关系存储,提升数据调用效率。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能力可实时捕捉城市发展变化。地理信息系统与OA系统结合,实现规划数据从采集到分析的自动化,显著提升数据管理效率,确保数据现势性,同时又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人工更新导致的滞后与误差[1]。
1.2支持空间分析与决策制定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空间分析功能,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用地适宜性评价、交通网络优化、公共设施选址等关键问题。三维分析技术进一步扩展规划维度,三维地形模型辅助城市设计预分析,增强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与预测功能可以量化规划方案的长远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多源数据生成可视化决策看板,为战略规划提供依据,显著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1.3促进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实施阶段通过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目标的落地与调整。规划审批子系统可结合“一书两证”管理流程,实现图文一体化审批,减少人为干预。在监测评估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安全底线管控、规划传导监测等子场景,实时监测违法用地、生态红线突破等风险,并通过数据对比评估规划实施效果。通过遥感影像与规划图层的叠加分析,可快速识别违建区域。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反馈机制支持规划动态优化,全流程闭环管理,从方案制定到后期评估均依托数据驱动,提升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2.1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估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涉及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空间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成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评估利用潜力的关键工具。
一方面,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首先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统一数据库,支持现状分析。例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功能,可以统计不同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遥感影像识别低效用地或无序扩张区域,为规划方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模型模拟不同政策下的用地变化趋势,例如基于人口密度和产业布局预测未来用地需求时,辅助划定工业、居住或生态保护区。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监测功能可追踪土地利用变化,例如通过时序遥感数据对比,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北京等城市已利用GIS技术实现土地权属界线管理,提升规划透明度和科学性。
2.2交通网络规划与优化
交通网络是城市运行的“血脉”,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率。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分析与模拟,为交通规划提供从需求预测到方案优化的全流程支持。
一是交通流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热力图、网络模型识别拥堵节点,优化站点设置以提升覆盖率和换乘效率;二是路径优化与设施布局,例如结合地形数据和出行需求,规划道路走向与宽度,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同时利用网络分析功能设计公交线路,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率;三是多模式交通整合,地理信息系统可模拟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促进绿色出行。ArcGIS等工具还支持三维可视化,帮助规划师直观评估立交桥或隧道设计的空间合理性。
2.3规划决策支持与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决策需兼顾科学性与民主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驱动的模拟与可视化技术,为决策者提供精准支持,同时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增强规划透明度和包容性。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建模功能可模拟规划方案的空间效果。例如,通过三维场景展示新建建筑对天际线的影响,或分析地下管线布局的合理性,辅助规划者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城市演变模型,预测不同政策下的城市扩张趋势,支持多方案比选;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为公众参与提供平台。通过在线地图与交互工具,公众可直观查看规划草案,并在线提交反馈意见。例如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课程案例显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能整合公众建议与专业分析,提升决策透明度。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在社区规划中用于展示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帮助居民理解规划方案的公平性,城市规划参与机制不仅增强公众信任,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规划实施中的社会阻力[2]。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动态模拟与可视化工具,在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和公众参与中实现规划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度整合能力与实时反馈机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智慧城市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文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J]. 电子技术, 2023, 52 (02): 368-369.
[2]姚欣.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J]. 城市建筑, 2022, 19 (18): 60-62.
作者简介:姓名:李剑芳(1989年9月),性别:男,民族:彝族,云南省个旧市人,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单位:红河州大型灌区管理局,单位邮编:661100,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