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践探究
黄琼
南平市建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朱熹园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弘扬朱子文化根脉。将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以及家园共育等各项活动中,对孩子们进行“真善美”“大爱”“礼仪”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初步的归属感,同时助力“活动美,环境美,人仁美”的环境氛围形成。
一、探索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朱子的诗词、故事、传说等内容得以挖掘。朱子文化中“忠孝廉洁”的道德准则、“格物穷理”的探索精神,与善美文化“五善”行为规范、“说善美话、行善美事、存善美心”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比如朱子“孝”文化对应善美文化中“与人善”,朱子“廉”文化可转化为“与物善”珍惜物品、不浪费。探索两者融合,既是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也是为了让“善”与“美”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实现文化传承与品格培育的双重目标。
二、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原则
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探索,必须遵循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主题融合活动,在尊重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因此,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坚持儿童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等基本理念和教育原则。将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与研究的过程,要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可操作的内容。比如把朱子致知力行转化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发展的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要。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甄选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建阳考亭的沧洲精舍,是朱熹亲手创办的书院,位处武夷山麓麻阳溪畔。还有朱子的纪念馆,石碑、四贤广场、延平文化长廊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将朱子文化融合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结合幼儿认知实际,挖掘精髓,选取最合适的项目。同时结合善美文化打造地域特色活动,比如在考亭书院研学中,引导幼儿 轻声说话不打扰他人与人善,爱护书院草木与物善,让地域文化体验与善美行为养成相结合。
(三)传承与创新并重原则
为了使教育目标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教育内容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应探寻课程与朱子文化、善美文化的关联点,在传承的基础上系统、创新地导入。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构建相应课程。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课程、融合活动、生成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比如传承《童蒙须知》中洒扫应对的要求,创新设计 班级值日生活动,让幼儿在打扫卫生、整理玩具中践行与事善认真做事,同时感受劳动美活动美。
三、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合的幼儿游戏课程主要路径
(一)尊重幼儿兴趣,探索融合型园本课程
以班级为基点的主题学习与生成活动相结合的班本课程,开展与朱子精神、善美文化相关课程。如食以礼为先结合与人善,引导幼儿吃饭时不喧哗、主动分享食物;勤劳小能手对应与事善,鼓励幼儿参与班级劳动,体会付出的快乐;你好爸爸妈妈融合朱子孝文化与与人善,让幼儿学习向父母表达爱、帮父母做小事。这些主题课程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身边所见所闻入手立足幼儿经验,聚焦问题、寻找资源,让幼儿去实践、去探索。在此过程中,幼儿享受探索和尝试的乐趣,收获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社会交往与同伴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生成主题活动,聚焦深度学习与品格养成
主题活动只有来源于儿童,生成于儿童,他们做感兴趣的事,才能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并充满好奇地去主动探索,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他们在讲述朱子的生平故事及治学精神时,融入与己善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引导。在吟诵中感受到朱子古诗文丰富无穷的音韵美,在古诗律动表演中领略朱子文化与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活动美的表现力。
通过开展《拜师礼》《敬茶礼》等活动,让幼儿学习双手递物主动问好等礼仪,践行说善美话、行善美事;《朱子爷爷礼行社》《童蒙须知》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玩具分享不争抢与物善、说话温和不哭闹与人善。将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文化传承与善美内涵,并尝试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以游戏环境助力融合课程,营造善美氛围
幼儿的学习不仅在体验感知中获得的,还可以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学习和发展。创设朱子书画坊、点茶馆、建本馆、朱子书院、扎染工坊、拓印工坊等区域,并融入善美文化元素:在点茶馆设置轻声交流、轮流操作与人善的提示;在扎染工坊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作品、爱护染料工具。同时还将《童蒙须知》的内涵与班级文明公约结合,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比如饭前洗手玩具归位,这些既是良好习惯,也是与事善与物善的体现。让环境去说话,使幼儿在看、学、想、做中就可以感受、体验到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点,配合主题让幼儿自主进行布置,教师在投放布置材料的时候具有针对性,真正体现了环境创设的价值,我们明显感受到孩子通过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获得有关文化经验和善美行为的感受是享受的、喜悦的,更是印象深刻的。
(四)开展亲子研学与特色活动,凝聚多方合力
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丰富的资源开展活动,不仅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习渠道,让儿童获得经验的途径变得更丰富、更多元。基于此幼儿和家长一起走进考亭书院、寒泉精舍、朱子墓等景点,开展探寻朱熹爷爷足迹等相关研学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不触摸文物、跟紧家长不乱跑,让孩子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同时践行善美行为。
开展“取善辅仁 育德于行”朱子文化集市活动。结合朱子生平和幼儿园环境,开展廉礼街、旌忠街、孝感巷、清风巷、朱子社仓五个街巷,设置了建本馆、点茶坊、建盏馆、孝饼坊、朱子家宴等 26 个赶集点。在孝感巷设置为家长捶背说感恩话的体验;在廉礼街引导幼儿玩具交换。这场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之旅,让幼儿与家长们在娱乐、交流中品味朱子文化的魅力,践行善美行为。
朱子社仓是朱子民本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扶贫济困的实践地。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结合甘肃地震灾情,设置了朱子社仓开展捐赠冬衣的活动,引导幼儿把干净的衣服送给需要的小朋友,让大爱精神与善的行为结合。
在实践中,将朱子文化与善美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老师们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兴趣,让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拓宽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广度,更好地将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从幼儿生活中来,在幼儿生活中开展,最后应用于生活,实现根植生活教育,润泽幸福童年的教育愿景,同时让以善育善,向美生长的理念在幼儿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中国幼教之父 —— 陈鹤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0[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2 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耿书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幼儿园感恩教育 [J]. 学前教育研究,2019.5
研究课题: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课题“校园‘ 善美’ 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效融合路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Q22——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