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纪亮 余小波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黄石市建筑市场管理站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水泥作为混凝土生产重要原材料,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国家标准对水泥标准稠度、水化热、细度、比重、凝固时间等技术指标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化的检测工作是保障水泥质量稳定性的基础。近年来,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检测系统在提升检测效率、保证数据可靠性、实现动态监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推动水泥检测工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 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优势
1.1 提高检测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水泥试验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缩短了检测时间。例如,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水泥细度检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水泥样品的细度检测,相比传统筛析法,检测效率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水泥强度预测模型能够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提前预测强度结果,无需等待试件养护完成后再进行检测,加快了检测速度,满足了水泥生产与工程建设对快速检测的需求。
1.2 提升检测准确性
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准确识别检测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例如,在水泥强度检测中,机器学习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其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应用,能够精确地检测水泥颗粒的特征和试块的缺陷,避免了人工观察的主观性和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3 实现数据深度分析与利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水泥试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和规律。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能够发现水泥质量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水泥质量的优化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也便于后续的查询和追溯,有助于提高水泥质量控制的水平。
2 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应用
2.1 基于机器视觉的外观检测
机器视觉系统在水泥试验检测中采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对水泥样品进行多尺度图像采集,深度学习算法从采集的图像数据中提取水泥颗粒形貌特征,包括颗粒形状、尺寸分布、表面结构等微观参数,建立水泥外观质量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图像识别模型在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过程中持续跟踪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智能算法精确识别气泡、裂纹等质量缺陷的产生和扩展过程,结合专家经验构建的缺陷分级标准,实现对水泥试件质量状态的客观评估,显著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水泥试件表面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自动定位微裂纹、孔洞等表面缺陷,量化评估缺陷程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为工艺优化和质量改进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2 智能算法质量控制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水泥生产检测全流程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从海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工艺参数、原材料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与水泥性能指标间的复杂关联规律,构建包含强度发展、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关键指标的多维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不断优化参数权重,融合专家知识库中的判别规则,实现对水泥质量指标的动态预测和评估。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结合随机森林等集成学习方法,建立覆盖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全链条的智能分析模型,对检测数据异常波动进行精准识别和归因分析,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风险。系统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配合比和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2.3 在线监控预警系统
智能监控预警平台基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构建覆盖试验室全域的分布式传感网络,实现对检测设备运行状态、试验环境参数、试件养护条件等关键因素的高频率连续监测。系统将采集的多源异构数据输入预测模型,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的设备故障特征库,对设备性能劣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准确识别潜在故障风险。平台整合专家经验规则和历史案例数据,构建多层级预警分析模型,对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实施智能研判和分级预警,形成闭环的风险管控机制。系统自动记录和分析检测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建立标准化的
质量追溯体系。
2.4AI 辅助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构建水泥质量问题诊断与处置的知识推理模型,系统深度学习历史决策案例中的经验规律,模拟专家分析思维过程,建立包含问题特征识别、原因诊断、措施推荐的完整决策链。系统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将离散的检测数据、工艺参数、专家经验等多源信息进行语义关联分析,形成结构化的质量控制知识网络,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的决策建议。平台持续积累优化决策经验,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完善决策模型,提升解决复杂质量问题的能力,实现检测数据到质量改进措施的智能转化。
3 推动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应用的发展建议
3.1 加强数据管理与质量提升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规范水泥试验检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格式,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清洗和校验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快推进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2 优化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
针对水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加强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算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需求,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采用集成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研究可解释性强的人工智能模型,增强模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此外,建立算法的动态更新机制,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模型,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与水泥试验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水泥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检测人员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水泥行业,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创新应用。
结束语
人工智能在水泥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高水泥试验检测的效率、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水泥行业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应用模式,推动水泥试验检测技术的升级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水泥材料。
参考文献
[1] 周治刚 , 丁晔 , 黄帆 , 等 . 水泥灌浆全过程物联网监测系统研究 [J].人民长江 ,2024,55(11):250-256.
[2] 陈成勇 , 赵伟 , 李月祥 , 等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智能压实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J]. 公路 ,2023,68(09):118-123.
[3] 李立涛 , 杨晓炳 , 高谦 , 等 . 基于均匀试验与智能算法的全固废充填胶凝材料制备 [J]. 矿冶工程 ,2019,39(06):15-19.
[4] 王云洋 . 水泥基传感器及智能混凝土柱模拟与试验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 ,2017.
[5] 邓友生 , 吴鹏 , 李卓球 , 等 . 水泥基碳纤维智能层检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7(06):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