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如何将体育的"教"与"玩"结合,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

芦军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摘要: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训练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有着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也有不同之处,它有着广泛的活动场所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教”与“玩”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本文从小学教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依据和教学方法出发,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玩”结合;教学效果

引言

现阶段,中小学逐渐重视体育教育,将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体育教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对动作要领示范与指导,做好“教”的角色,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实现“教”与“玩”的紧密结合,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依据

(一)小学生的情趣特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爱玩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好奇心强,充满兴趣,这是儿童的天性所在。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情趣特点作为出发点,以兴趣为发展动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快乐,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骨骼发育不完善,身体容易弯曲变形;身体耐力差,肌肉力量小;大幅度的运动使学生心率变快,负氧能力差,容易疲劳,以上都说明学生不能超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强健学生的身体,还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将“教”与“玩”有机结合。

(三)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走进学校生活,对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似懂非懂,这说明教师只有“教”是不行的,还要与“玩”结合,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快地走进课堂理解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集分结合

集分结合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详细讲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并对体育动作进行示范,随后学生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对知识灵活运用[2]。如在讲授如何让身体保持平衡一课时,开展单腿站立、单腿跳接力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跳跃方法,充分地将“教”与“玩”结合起来,寓教于玩。

(二)课间引入

这种方式就是将趣味性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既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的运动神经。如在教学生学习体操时,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通过舞蹈的方式做体操;在进行跳绳教学中,采用跳绳比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跳的多等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枯燥的体育课变得轻松、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体育教育。

(三)内外联系

内外联系是将校内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校外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时也能规范自己的体育动作,使体育教学发挥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懂得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发扬体育精神,实现校内的“教”应用到校外的“玩”中。

(四)命题发挥

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对体育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以往体育游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设计游戏进行体育活动。如在跑步练习时,学生设计“123木头人”“你追我赶”等游戏;在跳绳练习时,学生采用“猫抓老鼠”的游戏方式;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学生设计“推拉角力”“绳子争夺赛”等体育活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教”与“玩”的结合,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又根据学生的情趣特点满足其学习需求,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上课的精神状态十分饱满。

(二)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课堂引入游戏的方式让体育教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方式多元化,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这不仅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还调动了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选择符合自己个人爱好和体能要求的体育活动,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培养健康的情趣[3]。

(四)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教”与“玩”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开阔了知识视野,在速度、力量、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智力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等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将“教”与“玩”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实现“健康第一”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博,王顺博."教"与"玩"结合,让高中体育课堂活泼高效[J].生活教育, 2022(8):39-41.

[2] 王智博.浅谈"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 2021..

[3] 赵丹.寓教于乐 快乐体育——"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8):256+297-25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