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高炉渣制备生态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及性能研究
毛鸿君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830022
1 高炉渣制备生态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1.1 高炉渣活性释放技术路径
高炉渣的潜在活性源于玻璃相中储存的化学结合能,需通过物理 - 化学协同作用打破其稳定结构。水淬急冷技术通过高压水射流将 1500℃熔渣在 3 秒内冷却至常温,形成玻璃体含量 ⩾90% 的颗粒化产物,其 28d 活性指数较自然冷却渣提高 32%-35% 。机械活化工艺中,当粉磨细度达 450m²/kg 时,渣粉颗粒表面能显著增加,7d 水化放热量较原渣提升 40% ,对应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25% 化学激发方面,掺入 3%-5% 模数 1.2 的水玻璃可断裂玻璃体中的 Si-O-Si 键,使活性SiO ₂溶出量增加 60% ,28d 抗压强度提升 38%-42%。
1.2 高炉渣颗粒级配调控技术
通过 " 磁选 - 破碎 - 筛分 " 联合工艺可获得清洁级配骨料:首先采用永磁滚筒去除 FeO 含量 >5% 的金属颗粒,再经颚式破碎机将水淬渣加工至≤ 25mm粒径,最后通过振动筛分级为 0-5mm 细骨料、 5-15mm 中骨料和 15-25mm 粗骨料。按 2:5:3 比例复配时,混合骨料空隙率降至 38%-40% ,较单一粒径骨料降低14%-18%。在胶凝材料体系中,用粒化高炉矿渣微粉(比表面积 ⩾500m2 /kg)等量替代 30% 水泥时,可填充水泥颗粒间 5-50μm 的空隙,使混凝土需水量降低8%-12%,扩展度提高 30-50mm 。
1.3 碱激发高炉渣胶凝体系构建技术
碱激发反应通过 OH ⁻攻击玻璃体表面,促使 [SiO ₄ ] ⁴⁻和 [AlO ₄ ] ⁵⁻解聚重组为三维网状地质聚合物。采用模数 1.3-1.5、浓度 40Be' 的水玻璃与 NaOH复合激发剂(掺量 8%-10%) ),可在 60-80°C 养护条件下,1d 抗压强度达 25- 32MPa,28d 强度稳定在 60-70MPa。XRD 分析显示,其主要水化产物为无定形N-A-S-H 凝胶,较普通硅酸盐水泥的 C-S-H 凝胶具有更高的碱度和聚合度。该体系制备能耗仅为水泥的 20%-30% ,全生命周期 CO ₂排放降低 72%-75%,符合ISO 14067 碳足迹认证要求。
2 高炉渣生态混凝土的性能调控机制
2.1 力学性能提升机理
微集料填充效应的物理强化:高炉渣微粉(粒径 1-10μm )通过纳米级填充作用,可有效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实验数据显示,当高炉渣微粉掺量达 30% 时,混凝土总孔隙率从18.2% 降至14.7%,其中危害性较大的毛细孔(
)占比减少 42% 。这种孔隙细化使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提升 12%-15% ,且强度增长率随养护龄期延长持续提高,90d 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高 18% 。
火山灰反应的化学强化:高炉渣中活性 SiO ₂(含量 ⩾25% )与水泥水化释放的 Ca(OH) ₂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低碱度 C-S-H 凝胶(Ca/Si 比 0.8-1.2)。该产物具有更高的聚合度和更致密的微观结构,使集料 - 水泥石界面过渡区宽度从 50-80μm 缩小至 20-30μm ,界面粘结强度提升 35%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高炉渣混凝土中 C-S-H 凝胶呈蜂窝状交织结构,较普通混凝土的针片状结构具有更优的力学传递性能。
表面形态的机械强化:高炉渣骨料表面粗糙度(Ra 值
)显著高于天然碎石(Ra 值 1.2-2.5μm) ),其多棱角形态使骨料 - 水泥浆体机械咬合力提高 28%。三点弯曲试验表明,高炉渣混凝土抗折强度较普通混凝土提升 22%- 25% ,且裂缝扩展路径呈现明显的曲折特征,表明其具有更优的裂缝阻隔能力。
2.2 耐久性增强机制
抗渗性能的微观屏障效应:高炉渣微粉的火山灰反应消耗了混凝土中游离的 Ca(OH) ₂,生成致密的 C-S-H 凝胶层,使氯离子扩散系数(D_RCM)从2.5×10-12 ² m²/s降至1. 1×10-12 m²/s。同时,高炉渣骨料的低吸水率( ⩽3% )减少了毛细吸水通道,配合微粉填充效应,使混凝土抗水渗透性(ASTM C1202电通量)从2000C 降至800C 以下,达到P12 级抗渗标准。
抗腐蚀性能的化学稳定机制:高炉渣水化产物将混凝土孔隙液 pH 值从12.5-13.5 降至 11.0-12.0,有效抑制了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在 5% NaCl溶液浸泡试验中,高炉渣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电流密度(i_corr)较普通混凝土降低 78%,锈蚀速率控制在 0.02μm/a 以下。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高炉渣中的 MgO(含量 5%-8%)与硫酸盐反应生成稳定的镁硅酸盐凝胶,避免了钙矾石(AFt)和石膏(CH)膨胀产物的形成,使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等级达到 KS150标准。
2.3 环境效益优化路径
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每立方米高炉渣混凝土(以 30% 掺量计)可消耗高炉渣 180kg,相当于减少天然砂石开采 150kg 和水泥用量 90kg 。按我国年混凝土产量 30 亿 m³ 测算,全面推广高炉渣混凝土可年节约天然资源 4.5 亿吨,减少矿山开采面积 120km2 。
碳排放削减效应:高炉渣微粉生产能耗仅为水泥的 15%-20% ,其掺入使混凝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显著降低。LCA 评估显示,当高炉渣掺量达 40% 时,混凝土生产阶段 C02 排放量从 380kgC02/m3 降至 220kgC02/m3 ,降幅 42% ;若考虑运输与施工环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 38%-45% ,符合 ISO 14067 碳足迹认证要求。
污染防控效益:高炉渣的规模化利用可减少堆存占地约 0.5m2 / 吨,避免堆存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如Cr、Pb)渗滤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现场监测表明,高炉渣堆场周边地下水重金属含量较堆存前无显著变化,满足 GB/T 14848 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此外,高炉渣混凝土对 NOx、 S02 等酸性气体的吸附能力较普通混凝土提高 15%-20% ,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束语
高炉渣制备生态混凝土是钢铁行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技术涵盖活性激发、级配优化与胶凝材料制备,性能调控机制涉及力学强化、耐久性提升与环境效益优化。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聚焦以下方向:一是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活性激发技术,降低高炉渣生态混凝土的生产成本;二是探索高炉渣与其他工业固废(如钢渣、粉煤灰)的协同利用模式,实现多固废互补增强;三是建立高炉渣生态混凝土的性能预测模型,指导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高炉渣生态混凝土有望成为推动钢铁 - 建筑产业链绿色转型的核心材料。
参考文献:
[1] 段培东 . 生物质灰 - 矿渣免烧陶粒生态多孔混凝土性能研究 [D].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2024.
[2] 董亚雄 .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生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D]. 河北工程大学 , 2023.
[3] 王军, 王浩, 蒋中友, 梁贺之, 杨贺. 高钛高炉渣透水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及数值模拟 [J]. 钢铁钒钛 , 2020, 41 (01):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