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紧凑发展情况研究
李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一、研究背景
紧凑城市最早是 1973 年由 Dantzing 和 Satty 针对城市无序扩张而提出来的城市建设观念。它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无序扩张,以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基础,提倡土地高密度开发,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建设方便人们工作、居住、交通、休闲的宜居城市。紧凑型城市强调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经济、高效、舒适相统一,保持城市建筑合理集中、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环境优美宜居等。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愈演愈烈。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从扩张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紧凑发展模式,实现城市高效集约用地,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我国 2010 年开始在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中心城市产生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先后建设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集约紧凑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中心城市紧凑发展程度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测度,有利于对当前国家中心城市紧凑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分析,发现城市紧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重点。凑型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和经济的紧凑程度是城市层面密度指标的最直观反映。根据紧凑城市的发展特征,考虑不事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从人口紧凑度、经济紧凑度、土地紧凑度和交通紧凑度四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1)人口紧凑度。紧凑城市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服务设施的地方,具有宜居舒适工作便利的特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状态。人口紧凑程度使用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进行评价。人口密度指标使用市区人口与市区面积之比;就业密度指标使用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与市区面积之比。
(2)经济紧凑程度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密度,可用人均生产总值和单位面积产出测度。单位面积产出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与市区面积比。
(3)土地紧凑度。高密度建设和土地多功能混合利用是土地紧凑度的表现。土地开发强度指标是建成区面积占市区面积比重,土地密度指标是 GDP 与市区面积比。
(4)交通紧凑度。公共交通紧凑保障空间组织效率,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系统效率和道路路网密度方面。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用来评价公共交通系统效率,道路路网密度具体由城市道路长度与市区面积比表示。
三、实证分析
1、熵值法介绍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一般采用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熵值法通过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以及各项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确定指标权重,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wj 代表第 j 个指标的权重,xij 代表指标的原始数值,S 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2、实证结果
使用2024 年国家中心城市相关数据对城市紧凑度情况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一级指标看,人口紧凑度的影响最大,在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 30.4% ,经济紧凑度比重为 25.1% ,土地紧凑度比重为 27.6% ,交通紧凑度比重为 16.9% 。从二级指标看,人口密度对城市紧凑度对结果影响最大,在指标体系中影响比重为 17.9%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和道路路网密度的影响比较低,不到 10% ,分别是 7% 和 9% 。其它二级指标要体系中的占比接近,分别在 12-14% 之间。
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紧凑度进行测算,各城市紧凑度排名先后顺序为:重庆、上海、广州、郑州、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整体来看,上海、北京、广州三个经济发达城市排名靠前。重庆总排名第一,主要原因是该城市资源利用充分,它的就业密度和市区开发强度两个指标在九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GDP 排名略低于北京,单位面积产出、土地密度、道路路网密度排名第一,总分第二。北京由于交通紧凑度在九个城市中排名靠后影响了总排名。人口紧凑度最高的是郑州。西安由于经济紧凑度和土地紧凑度得分不高导致总分较低。
国家中心城市紧凑度评分

四、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 2024 年中国中心城市相关数据测度城市紧凑度发展程度,得出如下结论:一级指标中人口紧凑度发展水平对总指标影响最大,提高城市人口容量有利于城市紧凑度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研究显示,重庆市的城市资源利用充分,总排名居首。西安由于经济紧凑度和土地紧凑度得分不高导致总分较低。
2、政策建议
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和经济活动聚集中心。增加人才吸引力,城市才能有效地发挥优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紧凑度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要提高城市紧凑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各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心城市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生产能力提升,增加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流入。
同时,城市紧凑度的提高是人口、经济、土地和公共交通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实现高密度城市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发展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只有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才会相应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紧凑型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加大土地开发强度和有效提升土体利用率,不仅仅需要高素质的规划者,还需要在进行规划过程中有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当针对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利用政策加强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促进城市紧凑度的提升。
最后,九个国家中心城市都是区域大型城市,经过长期发展存在大量已经建设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已经完成的土地开发。在原有城建基础上进行改选规划时应着眼长期发展目标,在进行建设时城市关注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将原有存量低效土地开发通过城市空间多样化,土地功能更为混合化来提升城市功能紧凑程度。
参考文献:
[1] 崔继昌,郭贯成 . 超大特大城市紧凑发展与城市用地效率互动关系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25(05).
[2] 侯远斯,侯学英. 城市紧凑发展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 商业经济,2025(08).
[3] 赵培红,李庆雯 . 城市紧凑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08).
[4] 赵凯,柳耀旭 . 城市形状紧凑度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异质性及空间效应[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3).
[5] 邹薇,杨飞 . 城市形状紧凑度是否影响经济发展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