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冉教育思想视域下大中小德育实践活动一体化实施策略
江晖
大连市一一八中学 1161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的逐步深化,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等教育,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因各个学段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区别。然而,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新时代教育目标的转型,传统的分阶段德育教育往往存在脱节、资源浪费和效果局限的问题。冷冉教育思想提出的德育一体化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冷冉认为,德育不仅仅是单一阶段的任务,而是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系统性任务,它要求各学段的德育活动相互连接,形成合力。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中小德育教育中实施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意义与目标
在冷冉教育思想的视域下,大中小德育实践活动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一体化的德育活动能够解决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各学段内容割裂、目标不统一的问题。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应当有机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而不是孤立的教育模块。其次,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能够提升德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通过跨学段的资源整合,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教育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与有序衔接。
在目标方面,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实施主要有三个核心目标:一是通过一体化的德育实践,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导向,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二是通过学段衔接、内容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三是通过多维度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道德、学业、心理等方面形成均衡发展,为其未来的社会角色适应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施的策略与路径
实施大中小德育一体化,首先需要明确各学段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冷冉教育思想的指导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主,注重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文明小使者”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在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则应更加注重理性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学生自主思考社会道德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其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了实现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学校应建立跨学段的德育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学段的德育内容有机衔接。课程设计应涵盖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思想观念等多个层面,逐步引导学生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内化。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情境模拟、故事分享、道德辩论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中阶段则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学习和实践。
三、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地域差异是实施一体化德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尤其在农村地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往往导致德育活动的质量无法保证,从而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其次,教师的德育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使得德育一体化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和专业能力建设是提升德育效果的关键。第三,德育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真正实现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四、完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施的对策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德育一体化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对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使得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德育教育机会。其次,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德育素质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在课堂内外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以适应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第三,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最后,家长和社会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教育中,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共同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形成家校社会三方合作的良好局面。
五、未来发展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将逐渐深入,并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数据化管理,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实时跟踪学生的德育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加强家校合作,德育一体化将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冷冉教育思想视域下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通过合理的教育策略和路径设计,可以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全学段贯通,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政策支持、教师培训、家校合作等措施的完善,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将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耿靖 .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研究 [D].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0.
[2] 阮云志 , 李世凤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述评 [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94-101.
[3] 谈传生 , 陶传谱 . 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运行模式建构—— 以“ 健康中国” 理念为视角 [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36(03):112-120.
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冷冉教育思想实施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LR202207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