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土木工程管理中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曾毅

汉滨区招投标服务中心 725000

引言:

土木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复杂工程数量显著增加,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不合格、工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促使质量控制向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深入研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课题。

1. 开展混凝土浇筑过程旁站监督,控制振捣密实度

混凝土振捣密实度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若振捣不足,易形成蜂窝、孔洞等缺陷,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而过度振捣则可能导致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造成分层离析。旁站监督人员需严格把控振捣时间、频率和方式,确保振捣棒插入深度和间距符合规范要求,还需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避免因配合比不当或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浇筑质量下降。通过全过程旁站监督,可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不规范操作,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设计标准,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可靠性[1]。

混凝土浇筑的旁站监督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控制,更考验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施工前,监督人员需核查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前置工序是否合格,避免因基础问题影响浇筑质量。在浇筑过程中,需重点监测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振捣点位布置及振捣时间,确保振捣均匀且充分。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过程,旁站监督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湿或采取保温手段,防止裂缝产生。

2. 执行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确保连接节点施工质量

焊缝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而无损检测技术是确保焊缝质量的关键手段,钢结构连接节点通常承受较大应力,若焊缝存在未熔合、气孔、裂纹等缺陷,可能导致节点失效甚至结构坍塌。施工过程中需采用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等无损检测方法,在不破坏焊缝的前提下全面评估其内部和表面质量。超声波检测适用于厚板焊缝的内部缺陷探测,而磁粉检测则对表面裂纹具有较高灵敏度,通过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能够及时发现焊接缺陷,并采取返修或补焊措施,确保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无损检测在钢结构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更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根据设计要求和行业规范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比例、验收标准和缺陷处理流程。检测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数据应完整记录并纳入工程质量管理档案,为后续验收和维护提供依据 [2]。对于重要节点或复杂焊缝,还可采用相控阵超声等先进技术进行更精确的评估,通过全过程、多层次的焊缝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钢结构工程的安全隐患,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3. 进行地基承载力现场检测,验证基础处理效果

地基承载力不足可能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开裂甚至倾覆,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评估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常用的现场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等。静载试验通过分级加载直接测量地基变形特性,能最真实反映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则通过锤击数间接评估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如加载速率、稳定标准和终止条件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更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位置、数量和验收标准。专业技术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实时记录荷载 - 沉降曲线等关键数据,对于复合地基或特殊土地基,还需结合土工试验和长期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 实施砌体工程灰缝饱满度检测,保证墙体整体受力性能

灰缝饱满度是影响墙体整体性和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能,灰缝作为砌块之间的应力传递媒介,其饱满程度不足会导致应力集中,降低墙体的抗压、抗剪能力,严重时可能引发裂缝甚至局部坍塌。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百格网检测和钢尺测量,通过破坏性取样来评估灰缝的填充质量。随着技术进步,现今更多采用红外热成像、超声波检测等无损检测手段,这些方法不仅能准确评估灰缝饱满度,还能保持砌体结构的完整性。检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墙体转角、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部位,这些区域对灰缝质量要求更为严格。

砌体工程灰缝饱满度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材料、工艺、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把控,必须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明确抽检比例、检测部位和合格标准,特别要对不同砌筑材料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需要实时监控砂浆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灰缝的填充效果,对于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部位,应及时采取补浆或局部拆除重砌等措施进行整改。现代质量管理还强调过程控制,通过建立灰缝饱满度与施工参数的关联模型,实现质量问题的可预测和可预防,随着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灰缝饱满度检测正逐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将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5. 执行防水层闭水试验检测,验证建筑防水施工质量

防水层作为建筑防渗漏的关键屏障,其施工质量缺陷往往会导致后期使中出现渗水、霉变等严重问题,闭水试验通过在防水层形成封闭水域并维持规定水位高度,经过 48 小时以上的持续观测,系统检测防水层的整体密闭性能。试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管根、地漏、阴阳角等细部节点的渗漏情况,这些部位往往是防水薄弱环节。现代防水工程中,除了传统的目测检查外,还可借助红外热像仪等无损检测设备辅助发现潜在渗漏点,规范的闭水试验不仅能验证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更能全面评估施工工艺的可靠性,为后续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展提供质量保障依据。防水层闭水试验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从试验准备到结果评估形成完整闭环,试验前需确保防水层完全固化,并做好现场清理和封堵工作,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试验失效。试验期间应建立定时巡查制度,详细记录水位变化和可能的渗漏情况,对于发现的渗漏点需准确定位并分析原因,现代工程管理中,闭水试验已不再是简单的质量验收环节,而是贯穿于防水施工全过程的重要质量控制手段。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其重要性随着工程复杂度的提升而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分析,探讨了优化质量管理的可能路径,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质量控制将更加精准高效,进一步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红春 , 蒋红兵 .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0):61-63.

[2] 龙重 , 焦阳 . 土木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J]. 房地产世界 ,2024,(1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