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护理学专业班级管理的方法研究

作者

杨嘉琪 姜宏伟 江丽娜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国内高校班级管理主要围绕“辅导员”与“班级制度”展开。辅导员注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持秩序,但可能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及师生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以哈佛大学为例,学生处于一种自由慵懒的“走读式”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但由于班级流动性较大,学生对班级的概念较为模糊。国外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个性特点,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1]。这种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班级凝聚力不足的问题。

国内高校也有一些类似的研究。例如,西安石油大学通过分析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现状,明确了班级建设管理的目标,并重视班级建设管理工作。他们通过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养,奠定班级建设管理的基础;通过思想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科学规划工作,发挥辅导员的班级管理作用。除了运用思想和文化进行班级建设管理外,西安石油大学还注重班级的硬件设置和环境布置,将教育思想渗透到班级环境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审美体验,并通过环境和硬件的优化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信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小红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她发现,由于大学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班级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阻碍了班级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她提出了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强化班风建设的标准化措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3]。

二、现阶段护理学专业班级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现阶段,护理学专业班级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缺乏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导致工作态度不认真,影响服务质量。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护理学专业班级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受限于课程设置和教材,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许多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护理学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

部分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职业规划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时,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问题需要辅导员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五)师生互动不足

部分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缺乏了解和信任,影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护理学专业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沟通技巧、培养协作精神和提升团队领导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护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团队合作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临床见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例如,可以与当地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见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护理学知识。同时,可以开设一些与护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规划

为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等活动。通过自我评估、探索职业领域、设定目标、寻求导师和行业专家指导、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例如,可以邀请护理行业的专家或资深护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和心得。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护理学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其心理健康问题对整个医疗体系产生重要影响[6]。因此,应加强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五)加强师生互动

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信任和认可。辅导员与学生互动不足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加强对辅导员的支持和培训。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或交流会,让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可以鼓励辅导员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团队项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联系。

四、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术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管理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班级管理方法是护理学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班级管理方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护理学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加强师生互动等措施,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护理学专业班级的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志彬 .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创新研究 [J]. 教育研究 ,2022,34:7-9.

[2] 秦 馨 雨 . 高 校 班 级 建 设 管 理 的 现 状 及 完 善 策 略 [J]. 美眉 ,2023(5):47-49.

[3] 李小红 . 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标准化对策分析 [J]. 教务教学标准化 ,2022,3 :175-177.

[4] 李雪松 . 论高校辅导员通过班级干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J]. 改革与开放 ,2010(12):157-157.

[5] 刘伟光, 张艺.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学风建设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3,37(1):39-44.

[6] 白鹤云飞 .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 [J]. 体育画报 ,2021(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