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风险矩阵分析的仓储物流安全管理优化研究

作者

曾云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易捷分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引言:

风险矩阵方法因其简便、直观、适应性强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工程、医疗、航空等高风险行业的风险评估与资源配置中。将其引入仓储物流领域,不仅可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还可通过可视化输出结果,支持管理层科学决策与动态响应。本文立足行业实践需求,构建契合仓储物流作业特征的风险矩阵模型,探索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定制化应用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1、仓储物流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主要风险类型

(1)传统型威胁

物理环境引发的常规隐患构成主要风险谱系,火灾威胁占据首要位阶,其成因集中于设备线路氧化、运行负荷阈值失控、电力设施维保滞后;存储区内易燃物(包装材料、化学品)密集堆积与空气流通不畅的协同作用,往往触发火情扩散链式反应。

(2)人为型威胁

操作规程执行力不足与管理体系悬浮状态构成隐患双生源,工业车辆作业伤害呈高发态势,具体而言,叉车事故在仓储工伤事件中占比达 30% 区间,这种态势映射出机械驾驶者操作规范性认知不足、专业化技能培育断层、动态监测机制缺失的三重困境。

(3)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源于信息、设备及制度等系统层面的结构缺陷,部分仓储企业库存管理沿用人工记录或低效系统,导致库存信息失真、出入库数据滞后;物流效率被严重制约,决策准确度显著下降。

1.2 管理缺陷分析(1)安全制度运行表面化

企业普遍构建了包含风险识别、应急处理等环节的监管体系,实际操作层面却存在执行虚化现象。某省级烟草原件物流企业档案显示:安全巡查表虽按期填录完整;隐患追溯机制存在漏洞,同类异常事件反复发生达季度累计 12 次,其制度框架与实际效果呈现显著偏差。管理责任模糊化加剧了体系空转。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问责链条断裂,使安全规范沦为流程符号,未能形成闭环防控效能。

(2)智能技术覆盖失衡

环境传感器、动态监测设备等智慧管理手段逐渐普及,其应用范围存在明显分化。行业白皮书揭示:实施智能仓储动态监测的法人实体比例不足半数,且 73% 集中在头部集团;区域性中小物流公司仓房环境监测指标仅实现 6 项基础参数采集,烟雾感应、结构稳定性等核心数据存在4 小时以上采集盲区。

(3)跨部门协同断层

多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仍未能达成“人、机、环、管”信息集成目标,部门协同断层显著。IT 部门承担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安保部门管理监控设施运维,二者缺少统一数据接口,系统孤立现象严重,联动响应机制构建困难。

2、风险矩阵在仓储物流的定制化应用

2.1 模型设计

风险矩阵作为安全管理领域的常用工具,融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结构清晰且操作简便,可视化程度较高,尤其适合包含多风险源、多环节的仓储物流系统。该工具通过 ** 可能性(Likelihood)与后果严重程度(Severity)** 的二维交叉分析,对作业过程各类风险进行分级分类,明确管理优先级。

研究基于仓储物流典型作业流程与行业特征,设计定制化风险矩阵模型。核心设计要素包括:

二维指标体系设定

风险矩阵建立科学评价维度,针对仓储作业特殊性,确定两个评估方向:

风险发生可能性(L),即特定风险事件在仓储活动中出现的频率,五个等级设置覆盖" 极不可能(1)" 至" 极可能(5)"。

风险后果严重程度(S),衡量风险带来的实际影响,涉及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作业停滞与环境破坏等要素,同样划分五级——" 轻微影响 (1)′′ 延伸至" 灾难性影响(5)"。

运用两维指标乘积公式( :R=L×S )获取定量化风险值,最终形成管理依据:风险分级标准由计算得出的R 值确定。

(2)风险等级划分

基于R 值大小,结合行业实践经验,构建如下五级风险等级:

通过此分级模型,企业可快速识别当前仓储各作业环节中的高风险点,进而实现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和管理策略的分层实施。

(3)应用模块定制化设计

为提高模型适应性与实际应用效率,本研究进一步将风险矩阵应用细化到仓储物流的关键作业模块中,包括但不限于:

货物堆放与搬运:评估因堆码不当、叉车误操作造成坍塌、碰撞风险;

设备运行与维护:识别自动化设备、消防设施等运行故障带来的系统性风环境监测与控制:关注温湿度异常、烟雾报警失效等环境诱发事件;

人员行为管理:基于历史事故数据评估违规操作、培训缺失所带来的风险概率;

信息系统支持:分析库存系统故障、数据传输延迟等对安全管理链条的影响。

通过模块化设计,风险矩阵不仅实现了风险评估的颗粒度细化,也为企业构建动态化、可迭代的安全管理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2.2 实施步骤

(1)数据采集:建立全域风险感知体系

仓储物流风险量化依赖多维动态数据,需实现时空双维信息覆盖。物联传感网络构成物理监测层,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仓储现场温湿度、烟雾浓度、电气负荷和货架振动等参数,精准监测环境设备状态。历史事故数据构成虚拟记忆体,整合企业过往安全事件档案,梳理事件触发频率、损害程度与成因结构,构建标准化案例库支撑概率建模。

(2)动态评估

仓储物流系统面临的低频高后果风险事件,如台风、暴雨、火灾等灾害形态,传统静态分析模型存在响应滞后缺陷。提升动态评估效能需要整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关键参数进行概率分布设定,开展海量迭代运算,推导多元风险情境下的概率矩阵与影响系数。

该技术架构可完整映射灾害传播路径,还原设备失效组合模式,追踪操作失误触发的多米诺效应,为企业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决策支撑。台风季节前夕,系统能够量化评估各仓储节点的风险暴露值,形成预测性防御方案——推动应急管理机制从被动处置向风险预控转型。

(3)分级输出

风险评估完成后需应用可视化技术将结果全面展示,推动安全管理精准度提升。风险矩阵计算数据可依据仓库地理坐标、功能属性及历史风险数值生成区域化热力图示,色彩浓度直接映射风险量级区别。管理层借助可视化结果能快速识别高危区域,资源分配和应急响应可针对性优化。沿海地区仓库暴雨洪涝风险较高,其防洪设施与排涝能力需优先落实;北方仓库重点强化冬季防冻策略、暖通设备常态化巡检。融合分级结果与地域特征后,企业的仓储安全管理机制呈现多维化形态,既有宏观策略牵引又含微观执行标准。

3、基于风险矩阵的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 分级管控措施

应用风险矩阵模型输出数据,构建多层次安全管理方案能有效升级仓储物流体系安全。依据评估数值,将仓储功能区分为红色(高风险)、黄色(中风险)、绿色(低风险)三类,匹配精准管控手段以实现资源配置与治理效率双向提升。

红色风险区需贯彻 " 隐患消除 " 理念,推行预防与抑制结合的管控措施。可燃性危险品存储区必须配置烟雾感应装置联动自动喷淋系统。此类设施在起火前 3 分钟内能触发主动干预程序。建立每月安全巡检制度,每季度实施全场景应急演练,重点验证消防路线通畅率、人员疏散时效等参数,保证危机处理效率高于事故传播速度。

黄色风险区侧重实施结构性优化方案,仓储货架安装重力传感器网络,实时传输货物压强数据至中央监控终端,预防堆垛失衡导致的结构塌陷。建筑外围易积水区域改造排水管网布局,应用流体力学模型重塑地表斜度:设计排水坡度从 0.5% 调整至 2.3%,暴雨天气排水速度提升 4.7 倍。引入商业保险作为风险对冲工具,包括货物异常损毁险与设施故障责任险,削减不可抗力带来的经济损失。

绿色风险区转为标准化管理模块,整合手持终端二维码扫描技术与巡查轨迹记录系统。日常巡检数据输入风险模型复核模块,例如某存储区连续 18 个月风险值保持稳定且低于阈值 0.2,触发风险评估系统自动调降防护级别。巡检异常参数将启动动态分级重算程序,实现风险管理阈值由固定参数向浮动区间演进,形成系统自更新机制[1]。

3.2 体系化保障机制

在风险导向型架构中,建立系统性安全防护网络构成仓储风险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的基础要件。相较于碎片化治理方案,综合性策略聚焦资源集约配置与操作界面融合,基于组织层级重构、技术赋能平台、基层认知升维构建三位一体防护机制,形成事件周期管理闭环。

企业应当采用风险差异化预算分配模式,重点倾斜高危项目的核心技术迭代与基建设施改造。消防系统智能升级、监控设备迭代、仓储结构加固等红色预警项目需获得70% 以上资金投入,这种梯度配给模式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强化治理靶向性与资金转化效率 [2]。

仓储管理系统(WMS)与安防传感装置、设备诊断终端需要建立数据共享通道。监测到货架力学畸变或温控阈值偏移,仓储调度平台能即刻触发警报机制并修正作业流程。在货位排布模块自动规避风险区域,在运输路线规划环节重新生成安全路径,这种动态响应体系显著缩短应急处理时效,促进部门间协作效能指数级提升。

虚拟现实(VR)训练系统正在重塑安全培训范式。根据近三年 187 起仓储事故特征提炼的叉车翻覆场景、堆码坍塌过程、早期火情演变等高危案例被数字化还原,受训者在双重视觉反馈中体验违规操作产生的链式反应:货架崩落引发的二次伤害、氧气浓度突变导致的窒息风险、延误施救造成的后果扩大……这种具身认知教育使受训人员从被动遵守规则转化为主动预判风险,推动防护理念完成从规程记忆到决策内化的质变过程[3]

结束语:

综上,通过构建适应性强、结构清晰的风险矩阵模型,能够实现对仓储作业中各类风险的系统识别与等级分类,提升安全管理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本文结合物联网数据采集、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与风险热力图输出技术,提出动态化的风险评估实施路径,并基于风险等级制定分层治理措施,推动安全资源差异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钱祥超 . 冶金物流仓储系统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J]. 冶金与材料 ,2023,43(9):135-137.

[2] 郭文斐 .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安全管理——评《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风险管理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3,23(8):2969-2970.

[3] 徐涛 . 仓储物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六安举措”[J]. 现代企业文化 ,2023(3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