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其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
周璇
石家庄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一定的目的,付出努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恰当的外部情绪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围绕着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其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提炼出促进幼儿园教师更好的进行情绪劳动的可行性策略和办法。
一、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现状
幼儿园教师是典型的高情绪劳动职业,工作涉及到教育和照顾以及引导等多重任务。所以他们需要持续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压力存在多维性。一方面社会对教师存在爱心和内心这些标签化的期待,所以导致教师陷入到情绪完美主义困境中,他们需要时刻维持正面形象。另外一方面就是幼儿的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幼儿教师需要频繁切换自己的情绪应对幼儿的变化。再有就是在管理方面,幼儿园考核制度、家长评价机制等外部压力加剧了幼儿教师的情绪负担。比如教师可能因家长对活动细节的质疑而感到焦虑。虽然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营造出更温馨和谐的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幼儿更具有安全感。但是长期的情绪伪装也可能会导致幼儿出现情感冷漠以及职业倦怠的情况。甚至严重的还可能对幼儿造成隐形攻击。
二、情绪劳动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
(一)正向影响:情绪劳动构建高质量互动
幼儿教师通过积极的情绪表达可以满足幼儿情感需求,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另外情绪稳定的教师更能发现幼儿的兴趣喜好,更有效捕捉到教育契机。而且会理解幼儿的差异性,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高质量师幼互动。
(二)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导致互动质量下降
幼儿教师有的时候被迫隐藏自己真实情绪,这容易和幼儿产生一定的距离感,通过研究表明,表层扮演与冲突型师幼关系存在正相关,表现为教师命令式语言增多、幼儿被动服从。另外虽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对情绪进行重构和调节,但是长期过度的应用也会导致教师情感资源的缺失,影响师幼互动的敏感性。比如情感资源耗竭的教师可能会在和幼儿互动中忽视幼儿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不利于给幼儿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再有就是小班时期的幼儿对教师情绪更加敏感,那么教师的情绪劳动质量对幼儿的安全感影响更加明显。而大班幼儿自主性提升,教师需要借助更多的策略性互动维持彼此之间搞关系的质量。
三、幼儿教师通过情绪劳动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优化策略
(一)教师要注意提升情绪智力和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借此来提升自己的情绪劳动效果。首先可以进行情绪察觉方面的训练。比如通过正念练习或者撰写情绪日记这些方式提升自己对情绪的识别以及接纳的能力。另外要注意策略性的情绪表达。要对职业要求和自己的真实情绪做好区分。在和幼儿沟通交流互动中,要善于采取适当伪装,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幼儿的情感,平时可以借助同事的支持和彼此之间的心理疏导缓解自身的情绪压力。另外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树立幼儿利益优先的价值观,要注意在情绪劳动中坚守专业伦理便捷。
(二)幼儿园要构建支持性环境
幼儿园为了能促进幼儿教师更好的发展,在幼儿园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需要优化管理机制。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负担,师幼比例要做出合理的分配。可以专门制定一个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考核维度,从而认可教师的情感付出。其次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日常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或者教师心理沙龙的方式提升本园教师的归属感,另外在幼儿园创设“真实、尊重”的互动文化,允许教师适度表达出自己的脆弱。再有就是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可以把情绪劳动管理纳入到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研修中,为幼儿教师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师幼沟通策略等实用课程。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度。
(三)社会方面要重塑职业认同,提供资源保障
当地的一些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政策倾斜提升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提升职业的影响力。另外需要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客观的呈现出幼儿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尽可能让社会减少完美教师这种刻板印象,营造一个社会理解的氛围。另外就是借助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园互信,减轻幼儿教师的沟通压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效果关系到师幼互动的质量,为此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提升教师情绪劳动效果,更好的实现师幼互动。
参考文献:
[1] 谢欣然 , 张晓梅 . 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 教师情绪劳动的调节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24(5).
[2] 张财宏, 夏郡薇. 情绪劳动视域下师幼互动质量机制与优化[J]. 魅力中国,2025(15).
[3] 刘慧娟 .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师幼关系的关系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