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施工项目中双层摊铺技术运用分析

作者

胡培

宜宾市翠屏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四川宜宾 644000

引言:双层摊铺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施工工艺,凭借热态一次成型的特性,有效增强路面层间粘结力、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为道路施工领域带来新的突破方向。因此,对道路施工项目中双层摊铺技术的运用展开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双层摊铺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作用

1.1 提升路面整体质量

该技术实现了沥青面层上下两层热态的一次成型,让两层在高温状态下实现紧密结合,大幅增强了层间的粘结能力,有效抵御层间滑移、脱层等常见病害的侵袭,有效增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在开展施工活动中,因为减少了传统分层摊铺导致的平整度误差积聚,能精准控制路面的平整效果,为车辆构建更舒适平稳的行驶空间,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及振动,减轻轮胎的磨损状况及燃油消耗。

通过双层摊铺,路面压实度均匀有保障,切实降低空隙率,提高路面的密实度,强化其应对外界荷载及自然侵蚀的能力,使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性能,延长道路服役寿命,降低后期修复成本,为交通出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提高施工效率

相较于传统分层摊铺在下层冷却后才进行上层施工的常规模式,双层摊铺实现上下两层沥青混合料热态一次塑造成型,直接消除分层摊铺中的间隔等待时段,极大减少整体施工的周期。在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工程中,该施工模式展现出极为突出的效率优势,减少施工设备重复往返工地的次数,避免设备闲置现象与资源的浪费。

通过一次摊铺实现了施工工序的简化,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组织的难度压力,减少施工期间因工序衔接不顺利产生的时间损耗,施工人员能够进行连续性施工,无需频繁地对施工设备及流程进行调整。双层摊铺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减弱,若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开展施工,可迅速完成作业后开放交通通行,降低施工对周边地区交通及居民生活的负面干扰,让道路得以更早投入运营,让交通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1.3 降低施工成本

在施工流程方面,该技术把传统分层摊铺需分两次的作业合为一次完成,大幅缩短施工周期的长度,直接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包括施工人员薪酬、食宿等相关开支,设备工作时段的缩减,减少了设备租赁开支与燃油耗费,减少设备多次进出场产生的额外支出。

在质量方面,双层摊铺形成的一体化路面架构,提高了层间粘结的附着强度,提升路面综合强度与耐久性,降低路面因层间滑移、脱层等病害引发的后期维修频率,减少道路养护的开支,由于高效的施工效率,道路能更快投入使用,缩短资金回笼的周期,增强资金运用效率,双层摊铺技术不仅降低了施工阶段直接成本,还通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全周期维护成本,为道路建设与管理方节省大量钱财,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加强双层摊铺技术在道路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措施

2.1 优化施工工艺管理

要想加强双层摊铺技术在道路施工项目的应用,优化施工工艺管理是核心要素。应在施工的全流程实施系统性管理,以道路设计要求及现场地质、气候等条件为依据,组建技术小组展开专项探讨,规划科学细致的双层摊铺施工方案,确定沥青混合料配比参数、摊铺温度区间、摊铺速度范围等关键指标,通过试验段摊铺验证及优化施工方案,以实际施工场景为基础模拟,采集如摊铺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数据,评估施工参数对路面质量产生的效果,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1]。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沥青混合料从拌和、运输到摊铺的各环节,拌和期间保证集料、沥青等原料精准配比,稳定控制出料温度;运输阶段采用保温手段,减少混合料的温度散失。在摊铺作业期间,操作人员要依照试验段所定的参数,保持摊铺机以匀速连续作业,实时检查摊铺厚度与速度情况,防止离析现象产生,构建温度监控体系,使用如红外测温仪的设备,对摊铺各阶段混合料温度进行动态检测,保证上下两层在热态时紧密贴合,提升层间结合力。

2.2 建立健全双层摊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健全双层摊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保障道路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需从制度建立、流程把控到责任的有效落实,形成全闭环、全方位管理,在制度规范层面,结合双层摊铺技术特性及道路施工规范,制定涉及原材料、施工阶段、成品验收等全流程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明确界定沥青、集料等原材料的技术参数,详细规定摊铺温度、速度、厚度及压实度等关键参数的控制要求,保障施工各环节皆有规范可依。

在流程管控方面,应加强原材料入场管理,建立严密的检验制度体系,对各批次的沥青和集料进行抽样检测工作,对其针入度、软化点、级配等关键指标进行核查,防止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区域;在施工进行阶段,采用先进检测装备开展动态监控,用激光平整度仪实时测定路面平整度数值,通过无核密度仪快速检验压实度数值,针对摊铺温度、厚度等参数进行自动化采集和分析,一旦察觉到数据偏离了标准值,立即触发预警体系,要求施工人员迅速调整作业参数;施工工作结束以后,按照既定验收标准进行全面质量检测,除平整度、压实度这类常规的检测指标外,着重检测层间的粘结强度,采用拉拔试验、剪切试验等方法评估层间结合的效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位置,采取返工处理,避免质量隐患。

2.3 完善施工组织协调

明确施工、技术、质检、物资等部门在双层摊铺施工中的职能划分,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助力信息实现互通与共享,施工部门负责现场作业相关工作,技术部门提供工艺指导及参数优化举措,质检部门把控好质量关口,物资部门确保材料设备的及时供给,各部门各守其责且相互配合,形成协同配合的工作局面[2]。

在施工进度规划方面,认真考虑双层摊铺技术特性与现场实际情形,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采用项目管理软件,把施工任务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各工序时间节点及其逻辑关联,将试验段摊铺、大面积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统筹到整体计划安排中。构建动态的调整体系,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动态,分析天气变动、交通疏导、设备故障等各类影响因素,及时优化施工所用的方案,保障关键线路不受干扰,提前为多雨季节储备好防雨物资,调整摊铺的时间阶段;若碰到交通管制的需求,灵活设定施工区域与作业时间,减轻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负面影响。

在资源调配方面,把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统筹管理落实到位,按照施工进度的需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强化岗前培训落实,保证人员数量及技能满足施工要求;早做打算规划设备进场,对如摊铺机、压路机等关键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及调试,维持设备性能稳定良好;构建物资供应预警体系,与供应商进行高频沟通,及时掌握材料库存与供应情况,避免因材料短缺造成施工中断。

结论:综上所述,双层摊铺技术凭借显著的技术优势,在道路施工项目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双层摊铺技术有望在更多道路施工场景中发挥更大效能,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卢江伟.双层摊铺施工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4):0094-0097

[2]武慧娟.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应用探讨[J].门窗,2024(17):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