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向心而行以美育人”

作者

刘宏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美育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将美育视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不仅可以增强以美育人的教育成效,还可以持续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一、拓宽美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职业院校开展美育教育需要突破传统艺术学科的教学局限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与美育相关元素,构建泛美育化的教学育人场景。学校应积极打造优秀的美育通识必修课程,融入工业美学、设计思维等相关专业职业元素,引导学生了解工业产品造型与服装设计等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逐步塑造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美育思想,强调工业美学的理念。比如,教师在组织数控编程教学时,应带领学生领略优秀编程所带来的精密之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编程语言的特色,感受优秀编程语言体现的简洁美。教师还可以积极带领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下所创造出的工业产品,了解其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体会不同作品所展现出的职业道德美。并且学校还应当持续引入外部的优质美育教学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取选修课程,从而打造交叉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深刻认识美学与教育,提高知识的实用性,锻炼自身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组织美育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职业院校是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特色,组织凸显职业精神的美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红色美育、生态美育、工业美育等教学元素,积极渗透丰富的美育思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审美取向,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学生专业素养发展赋能。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文艺展演、校园戏剧节等特色活动,搭建师生皆可参与的表演舞台,鼓励具有特色专长的学生展现自身才艺。同时,学校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设计如建筑模型艺术展、动漫设计嘉年华等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体会专业知识富含的美学元素,感受美育在专业实践应用中的价值。例如,教师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时,应结合所要销售的产品,引导学生设计有故事性的产品包装,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相关产品的包装,锻炼商业市场的敏锐感知。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包装中融入个人对产品卖点的理解,以及对市场环境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美育教育的赋能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持续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

三、建设美育师资队伍,完善美育教学体系

教师是学校践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学校需要积极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美育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完善的美育教学体系。学校可以采用美育教师与职业教师相结合的队伍建设理念,着重打造求真务实的学习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成为推动学生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专业教师不仅需要自身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积累,还需要具备教授学生美育意识的教学能力,学校需要将上述相关能力作为教师招聘的重要考核条件。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针对现有的专业教师团队,定期组织开展美育文化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理念,引导学生了解美育思想如何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学校还应当积极健全职业导师队伍,引入校外的优秀专家学者,引导校外导师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探讨工业技术的前沿科技,让学生了解未来自身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能够更好地践行职业道德精神。

总而言之,新时代美育教育在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塑造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职业院校持续推动美育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达到浸润式美育效果,塑造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认知。学校应采用整合资源、强化实践体验等措施,探索美育育人新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具有精湛技艺的职业技能人才,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品行兼优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雯.”大美育”理念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美育实践体系[J]. 知识窗(教师版),2024(9):74-76.

[2] 张 静 . 用 爱 坚 守 , 以 美 育 人—— 我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J]. 教 育 视界 ,2023(16):52-56.

本文为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美育实践创新基地功能与实效性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202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