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何艇青

浙江鑫宙建筑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 310000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资源短缺问题愈发凸显的当下,绿色施工作为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模式,已成为市政工程的焦点话题。

1 绿色施工技术的概述

(1)节能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节能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高效隔热材料、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改善采光与通风系统、应用节能照明等,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幅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包括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建筑废弃物、建立建筑物资料共享平台等措施,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担。(3)环保技术:环保技术旨在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噪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例如,采用水基涂料替代传统油漆、使用低挥发性建筑材料、建立施工废弃物分类处理系统等。(4)生态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着眼于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打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技术包括生态屋顶、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与采光系统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性。(5)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实现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智能化施工平台、采用智能建筑材料和设备等手段,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2.1 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

智能化监测技术作为绿色施工的前沿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创新魅力。传统监测方式往往依赖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实时监测。而智能化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各类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如环境参数、设备状态、施工进度等。在市政工程中,智能化监测技术被创新性地应用于多个环节。例如,在地下管廊施工中,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管廊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扬尘等污染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智能化监测技术还可以与 BIM 技术相结合,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为施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依据。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还为绿色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创新应用

市政工程屋顶处安装光伏建筑,吸收太阳光,减少能源消耗。在运输光伏组件时,为确保起吊与卸载作业的稳定性。在正式起吊之前,对索具与吊具进行维护,确保其强度、质量,均符合作业要求。在安装光伏组件前,首先,应当进行支架的安装工作,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灌注桩基础内的预埋件上放置立柱的柱底钢板,随后,对孔隙进行严格、全面检查与分析,确保其位置正确。随后对支柱中心线与灌注桩基础轴线予以调整,确保二者能够始终处于重合状态,随后,施工人员再向立柱处放置水平尺。通过这一方式,对其水平度予以合理化调整。并将预埋件与底钢板紧密链接。如果桩基表面报告存在一定的偏差,施工人员则采用垫块将立柱垫平,随即将地脚螺栓紧固。需要重视的是,立柱底座必须和垫块进行三角围焊。

在将立柱的桩顶拉线装好之后,则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立柱高度予以调整,保证在同一组内,各个立柱顶端均处于同一直线上。随后,施工人员利用螺栓,将斜梁与檩托二者相互连接,随即,再利用六角螺杆,将前(后)斜撑与斜梁上,确保光伏组件的稳定性与牢固性。随后,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工作。为了确保安装效果。在正式安装前,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与技术资料进行检查,分析土建项目的标高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相契合。同时,检查变压器的绝缘强度、密闭性。在上述检查结果均为通过之后,再根据厂家提供的电气图纸和接线图,按照规范连接电线和接线端子,并进行与之相应的测试和验收,确保变压器的电气连接质量和稳定性,力求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在安装汇流箱,在此过程中,首先对汇流箱内部的各项电子元件,进行严格的绝缘测试,并对间距进行合理控制。随即,再进行隔离开关的安装。必须予以重视的时,在安装该元器件时,应当适当地用力,否则,极易使内部齿轮组合难以吻合,从而导致不同期的三相电流。在进行触点的装备工作时,必须对静触头间的接触予以重视,如果其并未充分接触,极易导致过热现象产生。此外,为了避免卡涩问题的发生,应润滑动、静态触头。进行光伏板的安装。在支架安装完毕后,用螺栓固定倾斜支架,并将倾斜支架处,粘贴光伏板。最后,安装光伏电池与逆变器,使其能够充分接受光源,减少能源消耗。

2.3 新型循环水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新型循环水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绿色节能手段,旨在优化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并促进施工现场的生态可持续性。该技术通过集成高效净水系统、智能水资源管理平台和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施工用水的高效净化、合理分配与再利用。在应用时,首先要构建闭环式循环水系统。在施工现场设立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技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高效净化处理,确保出水水质满足再利用标准。随后,通过循环水管网将处理后的清水重新输送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用水点,形成闭环式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其次,要应用智能水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各用水点的水流量、水质及用水效率等关键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智能识别潜在的水资源浪费点,提出节水改造建议,并自动调整水资源分配策略,确保施工用水的高效利用。再者,要推广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在施工现场合理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屋顶、地面等集雨面收集雨水,并通过过滤、沉淀等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施工场地的清洗、绿化灌溉等非饮用水需求。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补充了施工用水资源,还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绿色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环境足迹,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还可以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进一步推动,绿色施工将成为市政工程的标准实践。为此,市政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创新并推广这些新技术,确保其广泛应用,共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绿色节能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J].砖瓦,2022(11):151-152.

[2]张希何.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1):150-151.

[3]陈发达.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控制措施[J].新型工业化,2020,1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