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厂运行中油质劣化对设备安全性的影响机理

作者

郭强

新疆能源( 集团) 和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分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8000

引言

电厂的核心设备如汽轮机、发电机及变压器等,其正常运行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油的支持。随着设备运行时间延长,油品在高温、高压及氧化环境下会发生性能衰退,导致润滑效果下降、磨损加剧及腐蚀风险增加。油质劣化问题不仅影响设备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电厂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油质劣化的影响机理及防控策略,对保障电厂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油质劣化的机理出发,分析其对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一、油质劣化对设备安全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润滑性能下降

油质劣化会直接导致油膜承载能力降低,润滑不足加剧摩擦与磨损。对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而言,油膜破坏易引发局部过热和金属表面损伤,从而提升设备故障概率。油膜不均还可能导致振动异常及噪声增大,这些都是设备潜在安全风险的先兆,对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二)腐蚀与金属损伤

油品氧化产物及水分可形成酸性环境,长期作用于金属部件会引起轴承、齿轮及泵体腐蚀,降低材料强度和寿命。微量金属磨损颗粒与酸性物质共同作用,可能形成点蚀和裂纹,增加设备失效风险。同时,腐蚀可能破坏密封件,引发润滑油泄漏及火灾隐患,对电力机械系统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三)系统故障与事故隐患

油质劣化产生的沉积物、胶质及乳化油可能堵塞过滤器、阀门和油路,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油温异常或润滑不均易引起设备振动、过热甚至卡死,增加事故风险。在极端情况下,油品劣化可导致涡轮机失速、发电机绝缘击穿及机械系统瘫痪,形成安全事故链,对热电联产装置可靠运行带来直接威胁。

(四)绝缘性能下降

对含绝缘油设备(如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油质劣化会降低介电强度,增加局部放电及击穿风险。水分、酸性物质及污染物混入绝缘油会形成导电通路,使设备在高电压下出现短路或火灾隐患,直接影响电厂安全运行。

二、油质劣化防控策略

(一)油品监测与分析

油质监测是防控设备故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定期油样检测制度,可对油品粘度、酸值、水分含量及磨损颗粒浓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监控,及时掌握油质变化趋势。例如,粘度变化影响油膜形成能力,酸值升高提示氧化程度加深,这些异常通常是设备潜在故障的预警信号。

技术上,可结合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粒度分析及色谱法进行深度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快速识别氧化产物和污染物类型;质谱分析可精确评估微量添加剂消耗及磨损颗粒组成;粒度分析监控磨损颗粒数量与分布,评估设备磨损状态。多种方法结合,可形成全方位油品健康评估体系,为设备维护及油品更换提供科学依据[1]。

监测不仅限于实验室,还应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建立油品性能数据库,可预测劣化速度、设备磨损趋势及潜在风险,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避免突发故障。部分电厂已将油品监测与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集成,通过数据可视化实现油品健康状态实时评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二)定期更换与补充

油品定期更换和补充是应对油质劣化最直接、最有效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运行工况,制定科学更换周期,避免油质累积造成设备损伤。更换周期应综合设备负荷、运行温度、油品类型及历史油样分析,而非仅依据使用时间或运行小时数。

可采用部分补充与全量更换结合策略。局部污染轻时,可补充新油与原油混合使用延长寿命;酸值升高或粘度异常时,应全量更换,确保润滑及绝缘性能满足设备要求。新油必须符合设备规范,如粘度等级、抗氧化能力及清净度,避免引入新风险[2]。

电厂可制定详细操作规程,包括旧油排放、油路清洗、滤芯安装及回油流程。更换后需监测油品状态,确保新油充分发挥润滑和冷却作用,并与设备运行匹配,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次生故障。

(三)在线监测与智能管理

传统油样检测周期较长,存在油质劣化未及时发现的风险。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油温、油压、水分及磨损颗粒,当参数超限时立即报警,提示维护人员检查处理,实现早期预警。

将在线监测与智能管理结合,可实现油品管理自动化和精准化。数据分析模型可预测油品寿命、磨损趋势及潜在风险,并生成更换或维护建议。部分电厂已实现油品健康指数(OHI)动态计算,通过分级管理优化维护资源和运行成本。智能管理不仅提升设备安全性,也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为电厂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3]。

(四)工艺优化与设备维护

油质劣化不仅与油品性能相关,还受运行工艺和环境条件影响。优化设备运行工艺可延缓油质劣化,如降低高温负荷、减少急剧负载变化,减缓油品氧化和热降解;改善冷却系统效率,保持油温稳定;防止水分通过密封件或管路进入润滑系统,降低乳化和腐蚀风险。

日常维护也是控制油质劣化关键环节。定期清洗油路、更换滤芯、检修密封件和轴承,可减少污染物累积和机械磨损。对储油容器和输油管道进行管理,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规范,防止外部污染和温度波动,也是延长油品寿命的重要措施。

通过工艺优化与精细化维护,可从源头控制油质劣化速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润滑系统长期可靠运行。电厂应将这些措施与油品监测、在线管理和定期更换策略有机结合,形成闭环油品管理体系,有效保障设备安全和运行稳定性。

结论

电厂设备运行安全性与润滑油质量密切相关,油质劣化不仅影响设备寿命,还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通过分析油质劣化机理及对设备的影响,可发现氧化、水分、污染物和高温是关键因素。建立科学的油品监测制度、优化维护策略并结合智能管理,可有效延缓油品劣化,提高设备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未来,应加强油质劣化机理研究及预测模型开发,为电厂设备安全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宏海 .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油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防控措施 [J]. 科技资讯 ,2024,22(18):201-203.

[2] 游科 . 汽轮机油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J]. 应用能源技术 ,2021,(11):35-37.

[3] 赵鑫 . 浅谈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油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防控策略 [J]. 科技风 ,2020,(18):189.

作者简介:郭强,1996.10.26,辽宁省黑山县,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电力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