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运用
刘香莹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0
引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音乐美学思潮对各类音乐艺术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音乐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表演艺术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中,研究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应用,对于推进声乐艺术繁荣发展、提升声乐作品审美品位及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故而深入探讨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融合路径已成为当前声乐艺术领域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
一、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概述
(一)现代音乐美学的内涵与特点
1. 内涵
现代音乐美学这一伴随现代性哲学思潮发展而产生的美学流派内涵丰富,其从多个角度对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审美规律与发展趋势加以探讨,一方面强调音乐审美的主体性,主张欣赏主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另一方面突出强调音乐创作的自由性和独创性,鼓励作曲家大胆创新、突破传统以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2. 特点
伴随现代哲学思潮对传统的颠覆与创新而呈现出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音乐美学,首先强调个性解放,反对千篇一律的教条主义束缚,主张作曲家与演奏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与表演中展现个人独特见解与艺术个性;其次是提倡直觉体验,强调欣赏者应以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感受作品的情感意蕴,而非去拘泥于既定审美规范。此外,还推崇形式创新,鼓励打破传统表现程式采用新颖独特手法塑造个性化艺术风格,个性解放、直觉体验和形式创新构成其基本特点。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1. 本质
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一种以人声为媒介且以演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样式,歌唱家把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情感意蕴经由声音这一听觉载体传达给听众,进而达成演唱者与欣赏者在美的体验中情感共鸣艺术效果的存在,一方面因人声是最直接、最具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媒介,可直观地将演唱内容与情感体验传递给听众;另一方面在于其融音乐与语言、声音与表情于一体,是集音乐、文学、表演等多种艺术样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
2. 表现形式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声乐表演艺术主要涵盖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其中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着重声音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讲究发声的共鸣位置、呼吸方法等,歌剧和艺术歌曲为其代表剧种;民族唱法源于各民族传统音乐,强调声音的个性与地方特色,讲究声音的圆润、纯净,民歌、戏曲等是其代表剧种;而通俗唱法则是在大众流行音乐中广泛运用的相对自由灵活且更强调突出个人风格的演唱方式,这三种唱法虽各具特色,但皆致力于将演唱者的技巧、声音个性与作品完美结合,从而给予听众美的享受。
二、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现状
(一)理论指导与创作实践的初步结合
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为声乐艺术创作实践提供全新思维视角与创作路径,在指引声乐创作实践深入的同时,也为声乐作品注入鲜活时代气息 [1]。伴随其理念深入人心,众多作曲家自觉融入声乐创作,于继承民族传统、借鉴西方经验基础上,以开放包容文化视野、求新求变审美追求,探索现代音乐语言与民族声乐风格完美结合,积极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先进文化内涵的优秀声乐作品,且其所倡导的艺术个性解放、审美多元发展等理念获越来越多声乐工作者认同与实践。
(二)表演风格受现代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
随着现代音乐美学理念广泛传播,以个性解放、直觉体验为特征的美学思潮影响并改变歌唱家表演风格,变革首先体现于歌唱家敢于突破传统演唱程式束缚,以更开放、包容审美眼光诠释作品思想内涵,不拘泥于固有演唱风格 [2]。在传统与现代撞击交融中以创新表现手法、个性化演绎风格再现作品艺术魅力,歌唱家更注重在演唱中展现自我情感体验,追求与作品、听众之间情感共鸣与交流,用饱满激情、细腻情感感悟作品内在意蕴,以真挚动人演唱打动听众心灵、引发美的共鸣,且现代音乐美学下的表演风格还体现鲜明时代性与民族性。
(三)技术运用体现现代音乐美学理念
伴随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以创新为导向的现代音乐美学理念影响并改变声乐表演技术手段,这种影响首先反映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演唱技巧有机融合上,众多歌唱家不满足于单一声音表现,尝试采用现代声效技术、舞台灯光、影像互动等手段,将多种感官体验融为一体,营造出声、光、电交相辉映的舞台艺术景观,带给观众全新审美感受,其数字音频、电子合成等现代技术在录音领域广泛运用极大拓展歌唱家创作表现力,借助先进录音设备和后期制作技术可更细致入微雕琢声音艺术形象,在保留声音个性同时最大限度呈现作品艺术感染力。此外,现代通讯技术、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为声乐表演艺术插上腾飞翅膀,歌唱家借助网络平台、音乐软件等新兴媒介将现场演出与线上传播相结合,实现声乐艺术全时空展示,使更多人能欣赏到高质量声乐表演。
(四)观众审美与现代音乐美学的互动
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演变既塑造歌唱家表演风格又深刻影响听众审美趣味,形成双向互动关系 [3]。一方面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审美情趣不断更新,呈现开放、包容、善于接纳新事物的审美特点,此全新审美取向对以创新为旨归的现代音乐美学形成积极呼应与促进,广大听众不拘泥于传统审美定式,以更开放、宽容欣赏视角感受和把握声乐作品艺术魅力,愿意倾听、品味各种新颖独特声乐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得美的感悟与心灵震撼;另一方面以现代音乐美学理念为指导的歌唱家在不断创新表演手法、丰富表现内涵过程中引领和满足听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精湛演唱技巧和感人至深情感表达不仅赢得听众广泛赞誉,也反过来推进大众音乐审美品位提升,形成现代音乐美学与大众审美趣味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三、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路径
(一)深化理论研究,指导创作实践
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相融合这一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两个维度同步推进,声乐艺术工作者要以现代音乐美学作指导,将其内在精神与核心理念内化为声乐创作之灵魂和血脉,且于创作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现代美学的认识与把握,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声乐艺术发展的新境界 [4]。
比如,作曲家创作声乐作品时,要以现代音乐观念作引领,力求在继承民族传统、借鉴西方经验基础上,创造性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巧妙融入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元素,努力塑造鲜明独特艺术风格,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现代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和声乐表演实践紧密结合,在舞台演绎中充分彰显现代美学精神。歌唱家要凭借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学习并掌握现代音乐美学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在演唱过程中应发挥艺术个性,深入挖掘作品情感内涵,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和表现手段,努力拓展声乐作品艺术表现力,追求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演唱境界。例如,演绎现代声乐作品时,歌唱家要准确把握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细腻揣摩人物心理,充分利用声音的力度、色彩、音色等表现手段,以饱满激情、真挚情感打动听众,引发其心灵共鸣,进而实现情感的交流和美的享受。
(二)培养审美能力,塑造独特风格
现代音乐美学于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需以理论研究指导为必要,更需歌唱家达成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风格的塑造[5]。于审美多元化、价值多样化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歌唱家当凭借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敏锐独到的艺术洞察力,主动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养分予以吸收和借鉴,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练就深厚音乐素养,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独特的审美风格与艺术个性。
具体来讲,歌唱家要坚持在对传统予以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借鉴经典之际勇于突破,需立足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其中精髓,用心体悟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比如,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民歌等声乐艺术瑰宝进行系统学习,领悟其声音圆润厚重、字正腔圆的审美特点并充分吸收当中表现技巧,以此丰富自己的演唱语汇。同时,应以兼收并蓄的艺术胸襟,虚心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声乐艺术的优秀成果,在交流比较之中不断拓宽艺术视野。例如,通过聆听、模仿世界著名歌剧唱段,感悟其声音宽广高亢、气息辅助运用等特点,进而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歌唱家也要深入作品、感悟生活,提炼出个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与艺术感悟,形成鲜明个人风格,立足生活,用心感悟现实世界的喜怒哀乐,深切体会普通大众的情感体验,最终凭借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情感去演绎作品的内在意蕴。比如,在演唱抒情歌曲时,歌唱家要用心体味歌词所蕴含的情感,以真挚动人的声音表达内心真情实感,引发听众共鸣。此外,在演绎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时,歌唱家要因作品不同、情感不同而做到形神兼备、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力求将个人风格与作品特点巧妙结合,彰显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三)创新表演技术,增强美学效果
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相融合,要求歌唱家既要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及鲜明艺术个性,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表演技术以不断增强声乐作品美学表现力 [6]。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歌唱家需紧跟时代步伐,秉持开放创新精神主动学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于声乐表演中的引领作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美学享受。
歌唱家应积极探索现代科技与传统演唱技巧的完美结合以不断丰富声乐表演形式与内涵,运用现代声效技术、灯光布景、多媒体手段等营造出声、光、电、景交相辉映的舞台效果,让声乐作品艺术魅力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演唱抒情歌曲时可利用灯光和背景映射等技术营造梦幻唯美的舞台氛围,烘托歌曲意境,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且创造性运用现代表演元素使声乐作品焕发出新生命力,像演绎戏剧性歌曲时适当融入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表演元素,生动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戏剧张力与感染力。此外,歌唱家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声乐艺术传播渠道与展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借助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介扩大声乐艺术受众群体,促进优秀声乐作品传播共享。例如,歌唱家可制作精良演唱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推广,让更多人领略高雅艺术魅力,也可开展网上互动与歌迷在线交流,增进彼此情感沟通,同时积极参与各类音乐节、声乐比赛等交流活动,在与同行切磋技艺中互学互鉴,共同探讨声乐艺术创新发展路径,推进声乐事业繁荣发展。
(四)关注观众需求,促进良性互动
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相融合,这就要求歌唱家既要提升自身素养、创新表演技术,更需时刻关注观众欣赏需求以在艺术表现与大众审美间架起沟通之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观众作为声乐艺术受众主体,其对声乐作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对声乐事业发展走向起直接决定作用,因此歌唱家得紧跟时代脉搏、关注大众审美动向,借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不断促使声乐表演艺术与社会文化需求达成有机统一[7]。
歌唱家需凭借敏锐洞察力和开放心态深入了解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期待与欣赏口味,在尊重大众审美习惯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声乐表演活动,要积极创排观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节目,以贴近生活、感染人心的演唱去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推出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联唱,如此既能给予观众艺术熏陶,又可引导社会文化风尚。此外,要创新演唱形式、拓宽艺术表现维度以增强演唱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例如尝试声乐与戏剧、舞蹈、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演唱更直观生动以引发观众兴趣。与此同时,歌唱家还得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借亲密无间的情感沟通促进演唱者与欣赏者间的心灵契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主动倾听观众心声,了解其对声乐作品的真实感受与意见反馈,在演唱会现场通过互动问答、抽奖赠礼等形式拉近与观众距离营造轻松愉悦现场氛围,在网络直播中就观众感兴趣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其参与热情。
结束语:
现代音乐美学于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应用,要求声乐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及艺术实践的双重维度下,不断探索创新且与时俱进,以开创声乐艺术发展的新境界,此需坚持以现代音乐美学为指导、深化对声乐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与表现技巧并用心关注大众审美需求。面向未来,伴随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声乐表演实践的不断拓展,二者势必达成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融合,进而为人们带来更为多元和谐、更具艺术魅力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张乐 . 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融合 [J]. 戏剧之家 ,2025,(11):62-64.
[2] 翟大远 . 对现代音乐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几点思考 [J]. 当代音乐 ,2024,(10):19-21.
[3] 戴利东 . 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价值与启示 [J]. 艺术大观 ,2024,(22):55-57.
[4] 李凯 . 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及启示 [J]. 琴童 ,2024,(12):15-17.
[5] 秦静 . 浅析现代音乐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 [J]. 戏剧之家 ,2023,(25):79-81.
[6] 张惠倩 . 声乐表演与现代音乐美学的关系及结合 [J]. 艺术评鉴 ,2023,(06):181-184.
[7] 赵秋雯 , 赵世远 . 现代音乐美学融入声乐表演艺术探析 [J]. 明日风尚 ,2022,(1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