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英语词汇归类与记忆中的应用

作者

丁杰

东营市东凯小学 257000

一、引言

当前词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多采用 “领读 — 背诵 — 听写” 的传统模式,将词汇孤立呈现,忽视词汇间的内在逻辑;学生面对零散的单词列表,常陷入 “短时记忆易、长期提取难” 的困境,且难以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随着核心素养导向下 “深度学习” 理念的推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亟需突破 “机械记忆” 的局限。思维可视化工具凭借 “直观呈现逻辑、具象化抽象关系” 的优势,能将词汇的分类、关联、情境等隐性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图谱,精准契合小学生 “形象思维为主” 的认知特点,为构建高效、有趣的词汇学习生态提供了创新路径。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赋能词汇教学的价值

(一)架构逻辑关联,深化词汇理解

思维可视化工具能打破词汇的孤立性,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词汇网络。例如在学习 “动物” 类词汇时,借助思维导图按 “栖息地(陆地 / 海洋 / 空中)”、“食性(食肉 / 食草 / 杂食)” 等维度分类,学生可清晰看到 “tiger(老虎)” 既属于 “陆地动物”,又归为 “食肉动物”,理解词汇的多重属性关联。

(二)激发多元思维,提升学习兴趣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 “创意性” 与小学生 “好奇好动” 的天性高度契合。词云图通过色彩、大小的差异突出核心词汇,如在 “节日” 主题中,“Christmas(圣诞节)”、“Spring Festival(春节)” 等词汇以醒目样式呈现,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思维导图的 “发散式” 结构则鼓励学生自主拓展。

(三)促进个性化学习,强化记忆效果

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存在差异,思维可视化工具为个性化词汇学习提供了可能。在整理 “日常活动” 词汇时,擅长 “时间逻辑” 的学生可按 “早晨 — 中午— 下午 — 晚上” 构建流程图;偏好 “场景逻辑” 的学生则可按 “家庭 — 学校 —户外” 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图谱,将词汇与自身熟悉的思维方式绑定,形成个性化的 “词汇记忆锚点”。

三、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英语词汇归类与记忆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构建词汇网络,分层归类记忆

以鲁科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Unit 3 Parts of the body”为教学载体,教师先明确 “通过思维导图实现身体部位词汇系统归类与功能关联记忆” 的目标。课前准备教材核心词汇表(如 hair、eye、arm 等)及简单身体部位简笔画模板。课堂伊始,教师展示 “Body Parts” 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框架,引导学生观察“Head(头)、Trunk(躯干)、Limbs(四肢)” 三大一级分支,再结合教材例句(如“This is my eye.”),带领学生将教材词汇对应填入分支下。接着鼓励学生拓展,如在“Head”分支补充“eyebrow、nose”,在“Limbs”分支添加“finger、toe”。为深化记忆,增设 “词汇 - 功能” 二级分支,如 “Eye ⟶see⟶ watch TV”,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随后组织小组活动,每组领取简笔画模板,合作完善思维导图并添加色彩;课后布置 “家庭身体部位思维导图” 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标注家人身体部位及日常动作。

(二)概念图:梳理语义关系,精准理解记忆

针对鲁科版四年级上册“Unit 2 Clothing”中易混淆的词汇(如 clothes、clothing、dress 等),教师以 “厘清服装词汇语义差异,实现精准记忆” 为目标设计教学。课前准备词汇例句卡片与概念图空白框架。课堂上,教师先呈现例句(如“She wears nice clothes.”、“We need warm clothing.”),引导学生对比分析“clothes”与“clothing”的使用场景差异。随后展示“Clothing”为中心的概念图框架,带领学生搭建“Everyday Clothes(日常服装)、Formal Clothes(正式服装)、Seasonal Clothes(季节服装)”一级节点,将 dress、shirt 等词汇分类填入,并用标注说明语义(如 “dress :正式场合穿着的连衣裙”)。再用虚线连接近义词,标注差异(如 “clothes :口语化,泛指衣物”)。之后让学生分组,结合语文近义词辨析知识,完善概念图并分享思路;课后布置 “服装词汇辨析练习”,让学生用概念图知识完成句子填空。

(三)词云图:聚焦主题词汇,强化情境记忆

围绕鲁科版三年级下册 “Unit 1 Food and drink”,教师设定 “借助词云图营造情境,强化主题词汇记忆与应用” 的目标。课前提取单元核心词汇(如noodles、juice、delicious 等),制作“美食盛宴”背景的词云图(“food”、“drink”字体最大、色彩醒目,食物类用暖色,饮品类用冷色)。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词云图,快速识别主题词汇并认读;接着开展 “餐厅点餐” 情境互动,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服务员用“Can I help you? What would you like?”提问,另一人结合词云图词汇回答(如“I’d like noodles and juice. It’s delicious.”)。随后拓展“健康饮食” 话题,引导学生用词云图词汇分类 “健康 / 不健康食物”。课后布置 “家庭美食词云图” 任务,让学生拍摄家中食物,用英语标注后制作个性化词云图。

(四)流程图:串联词汇序列,动态过程记忆

结合鲁科版三年级下册 “Unit 6 My day”,教师以 “串联日常活动词汇,按过程逻辑记忆与表达” 为目标设计教学。课前制作 “小学生一天生活” 动画视频与流程图空白模板(含时间节点:Morning、Noon 等)。课堂上,先播放动画,让学生感知活动序列;随后展示流程图模板,带领学生按时间线填入 “getup、wash face、have breakfast”等词汇,并添加简笔画。接着引导学生关联数学时间知识,在流程节点标注具体时间(如 “get up at 7:00”)。之后组织 “流程图storytelling”活动,学生按流程图顺序用英语讲述“My day”(如“In the morning,I get up at 7:00. Then I wash my face.”);课后布置“家庭周末活动流程图”任务,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并互相介绍。

四、结语

思维可视化工具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 “从抽象到具象、从孤立到关联、从机械到灵动” 的创新路径。通过思维导图的分层网络、概念图的语义精准、词云图的情境聚焦、流程图的动态串联,不仅能破解传统词汇教学 “记不住、用不好” 的难题,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关联思维与情境思维。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挖掘工具与教材的适配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作与实践应用,让思维可视化工具真正成为学生词汇学习的 “脚手架”,助力学生在词汇积累中夯实语言基础,提升核心素养,为后续英语学习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吴舒兰. 基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学历案设计初探 [J].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 2025, (Z2): 69-77.

[2] 李佳欣 .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 重庆三峡学院 , 2025.

[3] 马文霞 . 依托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J]. 山西教育 ( 管理 ), 2025, (03):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