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霞 刘素霞 张建民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沿村总校
摘要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使命。传统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真实表达和情感交流的环境,交际能力难以有效发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场景,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引导其在互动中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作用,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其应用路径,提出优化建议,旨在推动课堂从“说语言”走向“用语言”的真实表达,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情境教学;口语交际;语文教学;表达能力;小学课堂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准确表达、合理沟通的能力。然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往往形式化,缺乏语言实践氛围,学生参与度不高,表达缺乏层次与情境感知。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具体场景中运用语言,构建完整的交际流程,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将该方法引入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升语言思维能力。本文探讨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实践方式与教育意义,以期为课堂教学提供策略支持。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困境
尽管教材设置了“口语交际”板块,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压缩或以读写训练代替,导致学生语言实践机会不足。部分教师重形式轻过程,教学内容停留在话题复述和句式模仿,交际任务缺乏互动与意义。课堂上“问答式”对话主导,学生缺乏主动表达与有效倾听的能力,难以形成良性互动。语言在无真实语境中使用,表达缺乏情感基础,难以达成交流的实际目的。
此外,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现行评价偏重语言的正确性,忽视表达逻辑、语气态度与听说互动等综合能力,造成学生只重“说得对”,忽视“说得好”。教师缺乏情境组织经验,教学设计中任务指向不明,情境构建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表达欲望。在教学资源和理念滞后的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仍需更加重视语言的生活性和交际性。
二、情境教学法的理念与语文口语交际的结合价值
情境教学法主张通过构建贴近生活的具体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运用语言,实现“在用中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情境法,可将抽象交际目标具体化,引导学生基于任务进行语言组织与表达,提升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强调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情境法正契合这一目标,通过营造交流氛围,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的真实性与目的性。
在教学实施中,可设置如“校园广播”“家庭议事”“节日庆典”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设计多角色互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经历语言构思、表达、倾听与反馈的全过程。通过角色互换、观点交锋与任务协作,学生在交流中激发语言需求,提升表达能力。情境法还强调学生主体性,鼓励他们结合经验组织语言,发展个性表达方式,打破单一表达模式,提升语用意识。
情境教学不仅提供语言实践的空间,也促进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通过对角色和语境的理解,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观点、调节语言态度,在交际中建立合作与尊重意识,体现语言与思维、情感的融合。将情境教学理念融入口语交际课堂,有助于构建更真实、更开放、更具表达深度的语文教学环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口语交际课堂的实践路径
将情境教学法落地于语文口语交际课堂,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教学任务与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教师需结合学生经验背景,选取具有现实意义和表达空间的话题,设计具有层次感与可拓展性的交际任务。例如围绕“校园安全”话题,可设置“模拟校会发言”任务,引导学生陈述观点、听取建议并做出回应,使语言学习与现实认知融合。
在课堂实施中,可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演绎、模拟采访等形式增强互动性。通过设置明确的表达目标和角色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介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得体性、语气表达与听说反馈,强化交际技巧训练。对表达困难学生,可提供词句支架和语言提示,帮助其逐步建立表达信心。
课堂评价也应多维化,不仅关注语言规范,还要考察思维逻辑、态度语气、交流互动等指标。可结合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与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表达优势与改进方向。通过连续性的情境任务训练与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在表达中不断进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在家庭或社区延续课堂表达内容,将课堂交际迁移至真实生活场景,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延展。
四、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成效
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口语交际课堂,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更能理解表达的目的与价值,语言输出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多轮互动中,学生不仅能构建完整表达结构,还能学会调整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对象和语境,从而提升语言的适应力与表达策略的运用能力。
情境交际任务强化了学生的听说协调能力。通过角色演练、团队协作和观点表达,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及时回应,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步提升。同时,这种互动表达模式促进了学生社会性发展。在交际中体会尊重与共情,理解语言背后的情绪与立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习惯。情境教学带来的课堂生态变化,也促使学生更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语言学习从应试任务转向自主交流,真正实现表达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双向提升。
结论
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真实语言交流环境,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提升其语言组织与语用意识,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注入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法有助于构建交际任务链条,增强课堂互动性与语言实践性,促进表达技能与人际理解能力同步发展。为实现其长效应用,需在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体系构建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持续探索,推动课堂向真实语用与个性表达转型,为学生语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晶铭,孙皓.有效提升朝鲜族小学生双语口语能力的朝鲜语文教学法研究[J].科学咨询,2025,(03):127-130.
[2]拜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6):84-86.
[3]白茸茸.陕北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