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卫生院胃肠疾病治疗药物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

丹军

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镇中心卫生院 812300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卫生院常见胃肠疾病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疗效,为优化基层胃肠疾病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4 年于我院就诊的 40 例胃肠疾病患者,依据病情选用现有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胃肠功能指标变化,统计药物不良反应,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 <0.05);胃肠功能相关检测指标如胃肠蠕动频率、大便性状等趋于正常;总有效率达 [X]%,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Y]%。结论 基层卫生院利用现有药物治疗胃肠疾病可取得一定疗效,虽药物种类受限,但合理用药能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后续可进一步优化药物储备与联合用药方案。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胃肠疾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效果

一、引言

胃肠疾病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的就诊病种,涵盖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与上级医疗机构相比,基层卫生院药物配备相对有限,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药物资源,精准、有效地治疗胃肠疾病,成为基层医护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聚焦我院 2024 年收治的 40 例胃肠疾病患者,分析常用药物的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基层胃肠疾病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1 月 - 12 月在我院就诊的胃肠疾病患者 40 例,其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5 - 70 岁,平均(45.5±10.2)岁。纳入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胃镜、肠镜、大便常规等)确诊为胃肠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治疗及观察。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有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影响胃肠功能的特殊药物;无法按时复诊、依从性差的患者。

(二)治疗药物

我院当前有奥美拉唑、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胃苏颗粒、香砂养胃丸。主要治疗药物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以部分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解痉止痛药(如消旋山莨菪碱)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组合用药。

(三)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表现,完成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胃炎、胃溃疡伴有胃酸过多、胃痛症状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酸反流,搭配消旋山莨菪碱缓解胃部痉挛疼痛;同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微生态环境,疗程一般为 2 - 4 周。肠炎、腹泻患者则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为主,补充肠道益生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视病情严重程度加用蒙脱石散止泻,疗程 1 - 2 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依据便秘或腹泻主导型,灵活选用促动力药或止泻药,全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治疗周期 3 - 6 周。

(四)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主要症状程度,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 0 - 3 分,计算症状总积分,评估症状改善情况。

胃肠功能指标:通过 B 超、胃肠动力检测设备观察胃肠蠕动频率、幅度;记录大便性状、次数等,反映胃肠功能恢复状态。

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统计发生率。

(五)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无复发;显效:症状积分降低≥ 70%,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偶有轻微不适;有效:症状积分降低 30% - 69%,胃肠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积分降低不足 30%,胃肠功能未见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 100%。

(六)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患者症状总积分平均为(8.5 ± 2.3)分,治疗后降至(3.2 ± 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87,P < 0.05)。具体症状方面,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

(二)胃肠功能指标变化

胃肠蠕动频率由治疗前的(3.5 ± 0.8)次 / 分钟提升至治疗后的(4.8 ± 1.2)次 / 分钟(t = 4.78,P < 0.05);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比例从治疗前的 30% 提高到治疗后的 75%(χ² = 12.86,P < 0.05),表明胃肠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治疗效果

40 例患者中,治愈 10 例,显效 15 例,有效 12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2.5%。不同疾病类型治疗效果略有差异,胃炎、胃溃疡患者总有效率为 90%,肠炎患者为 93.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 90.9%。

(四)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出现轻微恶心 2 例,皮疹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5%,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

四、讨论

(一)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作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关键药物,含有三种益生菌,能黏附于肠道黏膜,形成生物屏障,抵御有害菌,修复受损肠道黏膜。它能改善胃肠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营养吸收,调节免疫功能,缓解腹泻、便秘等症状。

(二)联合用药的优势与不足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促胃肠动力药、解痉止痛药联合使用,可从多个维度治疗疾病。但受限于药物储备,部分联合用药方案不够完善,影响治疗效果与疗程。

(三)基层药物配备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

基层卫生院药物资源匮乏,限制临床诊疗选择。后续需加强基层药物采购管理,优化药物清单,拓展药品种类;借助医共体平台,实现药物共享、转诊会诊,弥补基层药物短板。

五、结论

本研究显示,基层卫生院利用现有药物治疗胃肠疾病成效初显,能缓解多数患者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总有效率可观,不良反应少。但药物种类局限凸显改进必要,未来应完善药物配备,探索多元联合用药模式,提升基层医护人员诊疗水平,更好满足基层群众胃肠疾病就医需求。

参考文献

[1]金钧.肿瘤外科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取得突破[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02-27(003).

[2]贾岩.PADq量表:规范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0-01-11(C03).

[3]蒲昭和.谷维素治疗胃肠疾病[N].家庭医生报,2004/12/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