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设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

张致豪 于子涵 屈师言 易俊龙 刘韵晗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引言

中药灌肠疗法作为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凭借药物经肠道吸收直接作用于病灶的优势,在消化系统疾病、肛肠疾病等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当前临床使用的传统中药灌肠器多存在操作不便问题,医护人员需手动控制药液推送速度;药液温度控制不佳,易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道;给药精度不足,难以精准把控药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患者肠道不适感与安全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患者对治疗体验要求的提升,亟需对中药灌肠器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围绕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目的是梳理器械创新设计的关键要点,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优势,为推动中药灌肠疗法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一、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设计需求与现实意义

1.1 传统中药灌肠器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缺陷

传统中药灌肠器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多方面缺陷。从操作层面来看,多数传统器械依赖医护人员手动推注药液,推注速度难以保持稳定,过快易引发患者肠道痉挛,过慢则延长治疗时间。在药液温度控制上,缺乏有效的温控装置,药液温度易受环境影响变化,无法维持在接近人体肠道的适宜温度,刺激肠道黏膜[1]。给药精度方面,传统器械多通过刻度粗略计量药量,难以精准匹配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可能因药量偏差影响疗效,这些缺陷制约了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1.2 临床治疗对中药灌肠器功能与性能的核心需求

临床治疗对中药灌肠器的功能与性能有明确核心需求。功能上,需具备稳定的药液推送功能,可根据治疗需求调节推送速度,减少人为操作误差;需配备可靠的温控功能,确保药液在输注过程中保持适宜温度,避免刺激肠道。性能上,要求器械具备较高的给药精度,能精准控制药量,适配不同病症与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器械需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药液泄漏污染,保障治疗过程的卫生安全,这些需求为中药灌肠器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

1.3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设计对推动中药灌肠疗法发展的意义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设计对推动中药灌肠疗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实践来看,优化后的器械能解决传统器械的使用痛点,提升治疗操作的便捷性与精准性,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地开展治疗工作,扩大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适用范围。从患者角度,创新设计可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升治疗体验,增强患者对疗法的接受度。从行业发展层面,器械创新能推动中医外治器械的现代化升级,促进中药灌肠疗法与现代医疗技术融合,为中医外治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核心设计要点

2.1 基于临床操作便捷性的器械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临床操作便捷性的器械结构优化设计需从多方面入手。在主体结构上,采用轻量化材质制作器械外壳,减少医护人员手持操作的疲劳感;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手柄,提升握持舒适度与操作稳定性。在药液推送结构上,摒弃传统手动推注方式,改为电动推送装置,配备可调节的速度控制按钮,医护人员可根据临床需求精准设定推送速度[2]。同时,优化药液容器的装卸结构,采用卡扣式连接设计,方便快速更换容器,减少操作步骤,提升整体操作效率。

2.2 兼顾药液温度控制与给药精度的功能升级设计

兼顾药液温度控制与给药精度的功能升级设计是创新核心。温度控制方面,在药液容器外侧加装恒温加热模块,搭配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药液温度,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将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确保药液输注过程中温度恒定。给药精度提升上,采用高精度流量传感器与计量芯片,实时采集药液输注量数据,在器械显示屏上清晰显示已输注药量与剩余药量。

2.3 保障患者使用安全与舒适度的细节设计

保障患者使用安全与舒适度的细节设计需关注患者体验。在接触患者身体的部件上,如灌肠导管,采用医用级软质硅胶材质,减少导管插入时对肠道黏膜的摩擦与刺激;导管表面进行光滑处理,降低插入阻力,提升患者舒适度。安全防护细节上,设计压力保护装置,当肠道内压力超过安全阈值时,器械自动暂停药液推送,防止压力过高损伤肠道;在电源系统上,配备双重绝缘保护与漏电保护功能,避免电气安全风险,全方位保障患者使用安全。

三、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3.1 对提升中药灌肠治疗效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对提升中药灌肠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实际应用价值。稳定的药液推送速度能确保药物在肠道内均匀分布,避免因推送速度不均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保证药物作用效果。恒定的药液温度可减少对肠道黏膜的刺激,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环境,利于药物成分被肠道黏膜充分吸收,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精准的给药剂量能确保药物剂量与治疗方案高度匹配,避免因药量不足影响疗效或药量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切实提升整体治疗效果[3]。

3.2 对降低临床操作难度与医护工作强度的价值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能有效降低临床操作难度与医护工作强度。电动推送装置与智能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繁琐的手动操作,医护人员无需花费大量体力进行推注,也无需频繁手动调整操作参数,只需通过简单按钮设置即可完成治疗操作,大幅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器械的自动化功能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与注意力消耗,如恒温控制与药量监测无需人工实时关注,医护人员可同时兼顾其他临床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减轻整体工作强度。

3.3 对改善患者治疗体验与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价值

创新型中药灌肠器在改善患者治疗体验与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价值突出。软质硅胶导管与稳定的操作流程减少了治疗过程中肠道的不适感与刺激感,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恒温药液输注避免了传统器械因温度问题引发的肠道痉挛等不适症状,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良好的治疗体验能增强患者对中药灌肠疗法的认可,减少患者因不适而中途放弃治疗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方案顺利完成,促进患者康复。

四、结论

本文围绕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传统中药灌肠器的缺陷与临床需求,明确了创新设计的方向与要点,并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创新型中药灌肠器通过结构优化、功能升级与细节设计,能有效解决传统器械的不足,在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医护工作强度、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器械的创新设计不仅为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优质的工具,也为中医外治器械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竞一,王黎梅,吴筱莲.巧制灌肠器在肠造口患者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01):13.

[2]黎嗣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09):988-990.

[3]曹鲁梅.中药保留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研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追溯本源”——国内首创新型中药灌肠器的研发设计项目编号:S20251272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