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策略探究

作者

叶波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317000

引言

当前小学教学中,劳动课常偏重技能操作,语文课则多在课本和教室中进行,二者联系不够紧密。项目式学习通过设定真实任务,能将劳动实践与语文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劳动项目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表达成果,既能深化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也能提升劳动的价值感和综合效益。这种融合符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好的项目应该来自学生日常生活,既要便于组织实施,又要能自然融入语文学习要素。比如“班级小菜园”项目可以让学生从选种开始,阅读不同蔬菜的生长要求,用表格对比种植条件。在养护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记录每天的变化,比如今天给小白菜浇水时发现三片新叶。收获时可以设计创意标签,如阳光番茄、勇敢生菜,并配上20 字以内的广告语。

教师还可让学生分组收集牛奶盒、矿泉水瓶等常见废品,先查阅环保手工制作资料,然后讨论确定改造方案。制作过程中要随时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完成图文并茂的制作说明书。比如用纸盒做笔筒时,要写明需要的工具、具体的折叠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

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劳动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计划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在劳动过程中嵌入语文学习

项目实施是实现劳动与语文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将语言实践活动像丝线一样自然地编织进劳动项目的全过程,让语文能力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得到应用和提升,而非生硬地添加。以下是分阶段的具体做法:

(一)项目准备阶段,语文是规划工具

劳动项目启动前,语文能力是做好规划和准备的重要支撑。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借助语言工具理解任务、获取信息并制定计划。教师可以提供与项目主题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材料。例如,开展“班级小菜园”项目前,准备图文并茂的种植手册、常见蔬菜生长习性的简介卡片,或是环保主题手工艺制作的步骤图解。学生需要阅读这些材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如种植的步骤、需要的工具、注意事项等,为动手实践打下知识基础。这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后,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商讨如何完成项目。这离不开有效的口语交流和书面规划。小组内要讨论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谁负责播种、谁负责浇水记录、谁负责收集材料等),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将讨论形成的共识,用清晰的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一份简单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可以包含项目目标、所需材料、人员分工、大致时间安排等要素。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清晰陈述观点)、倾听理解(听懂他人意见)、协作沟通(达成共识)以及初步的书面规划能力(撰写计划要点)。

(二)项目实施阶段,语文是记录伙伴

劳动实践热火朝天地进行时,语文并非旁观者,而是伴随始终的记录员、沟通者和即时表达者。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或简单的符号及时记录关键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遇到的问题。比如,种植时记录下种子入土日期、第一次浇水时间、幼苗破土而出的日期和形态变化;做手工时记录下关键的制作步骤、遇到的难点及如何解决。这要求学生能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见所闻和所做,是练习说明性写作和培养观察力的好机会。记录本或观察日记成为项目成长的见证。动手操作中难免遇到问题,这正是锻炼实际沟通能力的契机。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就某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工具的使用、问题的解决进行即时讨论和交流。有时,问题超出小组能力范围,学生可能需要向老师请教,或者去采访有经验的人(如学校的园丁伯伯请教种植窍门,向后勤老师了解工具安全使用规范)。这个过程迫使学生组织语言、清晰表达疑问、理解他人指导,有效锻炼了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劳动现场,要鼓励学生边做边说,口头描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步骤(“我现在要把土压实一点”),或者与同伴即时分享发现的小技巧、小惊喜(“你看,这样折会更牢固”、“快看,这颗芽冒出来了!”)。这种即时的口头表达,是对思维和操作的同步外化,有助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三)项目总结阶段,语文是展示桥梁

项目成果的展示、经验的总结和情感的升华,都离不开语文的表达。项目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实物、照片、记录本等),并面向全班或特定对象(如家长、低年级同学)进行口头介绍。介绍内容可以包括项目过程、遇到的挑战、最终成果以及团队合作情况。这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是训练口头报告能力的有效途径。然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回顾整个项目过程,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或反思日记。内容可以包括:自己承担了什么任务、学会了什么新技能或知识、遇到了什么困难及如何克服的、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对团队合作的体会等。这种反思性写作,有助于学生梳理经验、深化认识、提升叙事和简单议论的能力,同时也是情感态度的自然流露。最后,鼓励学生为班级小菜园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写一首童趣盎然的小诗;为自己亲手制作的变废为宝手工作品编一段简短的小故事,赋予它“生命”;为“校园服务我能行”活动设计几条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这种创意表达,将劳动体验与语文的想象力、创造力相结合,增添了项目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

结论

在“班级小菜园”项目中,学生种下种子,用文字记录生长;收获时,用语言推销成果。在“变废为宝”中,双手创造物品,用文字说明创意与用途。这种基于项目的融合,让劳动更有智慧,让语文更有根基,切实培养了学生动手做事和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茜 . 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项目式融合教学设计——基于大观念视角 [J]. 课外语文(下),2022(3):44-46.

[2] 邱凤娟.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融合与渗透探讨[J]. 俏丽·教师 ,2022(13):19-21.

[3] 于长华.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融合与渗透研究[J]. 生活教育 ,2022(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