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对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李健松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市 443002
引言:
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关联交通效率与公众安全。沥青路面凭借行驶舒适性与维护便捷性,在各类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施工过程中若工艺存在问题,很容易引发裂缝、车辙等病害,对使用寿命与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对工程质量的作用,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已成为提升公路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对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控制都对最终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必须系统分析其关键因素。
1. 材料选择与配比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沥青混合料包含沥青、集料、填料等成分,各组分的性质及其比例直接决定路面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集料级配不合理或者沥青标号选择不恰当,容易使施工后的路面出现松散、剥落等病害。油石比的控制同样需要精准,比例过高会让混合料流动性增强,进而容易产生车辙;比例过低则会导致路面干硬,抗裂性变差求。
2. 温度管理与施工时效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与操作时效性,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与结构密实度有着关键作用。沥青混合料从拌合、运输、摊铺到压实,每个阶段的温度变化都会左右施工效果。温度过高时,沥青容易老化,失去粘结力;温度过低则会造成摊铺困难、压实效果不佳,最终影响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施工操作需要高效衔接,防止因滞后带来热损失,特别是在低温或风大的条件下,更要加强温度监测与调控。合理安排施工节奏、缩短各环节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重要举措。
3. 施工设备与技术管理
施工机械的性能与操作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施工工艺的执行效果。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精度对路面平整度与压实度影响明显。设备老旧或者保养不到位,容易导致摊铺厚度不均、压实不足等问题,进而引发裂缝、车辙等路面病害。同时,操作人员的技能与经验也会影响施工质量,技术不到位容易造成施工误差积累,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路面使用寿命。因此,要加强设备选型与定期维护,配备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手段提升施工精度,实现施工工艺的稳定可控与质量可追溯。
二、当前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成因分析
在公路建设实践里,沥青路面施工常常因为工艺管理不妥当而产生质量问题。对其典型问题和成因展开分析,有利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1. 混合料离析现象严重
混合料离析是沥青路面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局部区域粗细集料分布不匀,造成密实度不够、容易出现裂缝和坑槽。这一现象一般是由于集料级配不合理、装料顺序不合适或者运输过程中混合料分层导致的。除此之外,摊铺机进料系统要是没有把混合料均匀分布,也会引发横向或者纵向离析现象。施工现场没能及时对温度和速度参数作出调整,也让离析的风险有所增加。要是在早期没有发现并处理,离析区域很容易变成路面结构的薄弱部分,影响整体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
2. 压实度控制不达标
压实质量是决定路面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之一。压实度不达标常常表现为松散、有空洞或者出现早期裂缝,使得雨水渗入基层,引发冻胀或者结构损坏。其成因一般有压实温度控制不合理、压路机选型与组合不合适、碾压遍数不够或者速度不匀等。有些工程还存在作业时间延后的情况,导致混合料温度过低,失去了良好的可压实性。另外,复杂地形或者边角区域压实难度大,没有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也会降低整体的密实度。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路面的抗疲劳性能下降,留下了质量隐患。
3. 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
除了技术因素,施工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或者执行不到位,是引发施工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严格依照规范操作,存在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不够、质量检查制度如同虚设等问题。个别工程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不严格,沥青或者集料质量波动大,直接影响了混合料性能。而且,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人机调度不顺畅,也会造成关键工序衔接不紧密,影响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部分项目没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缺乏对施工全过程的数据监控和动态调整能力,让潜在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层面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即便技术手段完备,也很难保证工程质量能够持续稳定。
三、优化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改进策略与实践路径
为了提升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优化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推动施工流程朝着标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 优化施工技术参数
改进沥青路面施工,首先要从科学设定技术参数开始,这其中包括合理控制拌合温度、摊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关键指标。混合料拌合温度要根据气候条件和材料性质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既具备良好的施工性,又能避免高温老化。摊铺作业要严格依照设计标高来控制,避免因为厚薄不均导致结构不稳定。压实阶段要根据混合料类型选用合适类型和吨位的压路机,确定合理的碾压速度、路线和时间窗口。
2. 引入智能化施工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设备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采用智能摊铺机和压路机,借助温度感应、激光测控和 GPS 定位技术,实现对摊铺厚度、压实轨迹和温度控制的实时监测与自动调节。这种技术手段不仅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误差,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数据可追溯性。此外,运用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材料运输、设备调度以及作业进度进行统筹调控,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避免资源浪费。将智能化系统全面融入施工流程,是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方向。
3.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在保障施工工艺优化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过程管控机制。应设置专门的技术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各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审核和技术指导,对混合料配比、温度控制、压实效果等关键节点进行全过程抽检与复核。同时,强化原材料入场验收制度,确保沥青、集料等材料质量稳定。推行施工质量责任制,把关键岗位人员的职责和质量结果联系起来,提高施工团队的责任意识。
结语: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道路的结构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能。通过科学选择材料和配比、严格把控施工温度和时效、合理配置施工设备和人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会推动施工工艺朝着标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只有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完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沥青路面工程高质量、高效率、长寿命的发展目标,保障公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燕 . 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控 [J]. 山西建筑 ,2018,44(19):142-144.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8.19.077.
[2] 王晋峰 .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J]. 交通世界 ,2019,(Z2):44-45.DOI:10.16248/j.cnki.11-3723/u.2019.z2.019.
[3] 方鑫 , 赵娜 .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控 [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02):127.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19.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