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供电服务的多元化模式构建
梅夏蓝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广东 台山 529200
摘要:文章围绕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构建展开研究,总结归纳了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发展的时代背景,并从服务内容、服务载体、服务对象、服务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提出新型的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旨在强化供电服务效能,为用户提供优异的供电服务。
关键词: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多元化服务
0 引言
在电力市场化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为保障供电服务效能,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而在该过程中,应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条件综合考虑用户的服务需求,从多角度出发,探索一套可行的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
1 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发展的时代背景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供电服务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点,为实现长效发展,供电企业应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对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发展的时代背景展开分析:其一,传统的单一电力供应方法面临挑战,现已无法良好满足用户的灵活性需求,需根据时代发展形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对供电服务转型升级。其二,用户需求发生改变,不再仅关注用电可靠性,还对智能服务、绿色能源提出一定要求,且不同用户间的服务需求各有不同,故需多元化构建服务模式,用于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其三,能源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智能电网日渐完善,为供电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供电服务进入到多元化发展阶段。
2 供电服务多元化模式的构建策略
2.1 多维拓展服务内容
在当前行业竞争形势下,供电企业应转变原有理念,突破传统供电模式,根据供电情况从多角度出发拓展服务内容,使供电服务更为多元化、灵活化。具体来看,应对基础供电保障服务进行优化,从电能计量采集运维角度出发,顺应智能电网发展形势升级智能电表系统,依靠该系统实现供电运行的实时远程监测,对供电故障进行预警,降低人工巡检成本的同时,还可及时发现供电隐患,避免影响供电服务。与此同时,搭建停电应急响应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对用电负荷等关键供电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以免因过载引发停电问题,提升供电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增值能效管理服务,例如:面对工商业用户,为个性化为其提供用电能效诊断服务,分析用户的电能计量数据,为用户提供设备改造、推荐峰谷电价等节能降耗建议,由此则可大幅提高供电服务的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可推出定制版用电报告,定期汇总用户用电数据,并将其推送给用户,借助该方式增强供电服务效能,提高用户粘性。结合上述时代背景分析可知,部分用户关注能源的绿色化情况,故供电企业从服务内容维度方面构建多元化模式时,可根据新能源趋势,为存在需求的用户提供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并提供配套的运维、计量、并网服务。例如:为家庭用户装配光伏发电监测服务,精准计量自发自用余电,而对于工业园区用户,可鼓励其构建“光伏+储能”模式,减少碳排放。
2.2 智慧升级服务载体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供电企业可借助数字技术升级原有的服务载体,搭建更为高效智能的多元化服务体系。首先,供电企业可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将能效分析、故障报修、用电查询等供电服务功能转移到线上,为用户接受服务提供便利。例如:电能计量采集运维期间,可借助数字化服务平台对用户用电数据实时监测,自动化形成异常预警,并将其推送至运维人员终端,缩短异常响应时间。与此同时,该服务平台可实时存储数据信息,并开放数据接口,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查询能效报告及历史数据,使供电服务更为透明。随着智能电网的日渐完善,传感器、智能电表等设备逐渐被运用到供电服务中,在多种智能设备的运用下,可精准采集用电数据,并完成远程传输。例如:在工商业大客户侧配备智能监测装置,对其用电系统电流、电压等参数实时采集,在AI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下分析其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应对处理。此外,还可为家庭用户装配智能插座,协助用户实时了解自身用电情况,使其能够针对性优化自身的用电行为。
在此基础上可打通线下、线上服务通道,使线下营业厅、线上渠道(如APP、小程序)协同并行,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优化用户的服务体验。例如: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借助线上渠道预约故障维修或电能表校验,系统接收预约指令后,将会自动分配运维人员上门为客户服务,由此则可大幅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
2.3 精准分层服务对象
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特征不同,所产生的供电服务需求同样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时,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对服务对象进行精准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差异化的供电服务措施。对于居民家庭用户,则对其用电场景进行细化,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家庭结构提供供电服务。例如:调取智能电表中的用电数据,以用电数据为依据,对特殊用户(如多孩家庭、空巢老人等)精准识别,并为该类特殊用户提供用电安全监测等服务,若发现异常用电现象,则触发供电企业的关怀机制,前往用户家庭中予以慰问。此外,年轻家庭对于智能电器较为偏好,而部分智能电器错误设置后可能会造成较大用电量,产生较高的电费支出,对于该类用户,供电企业服务人员可为其提供节能建议,展开峰谷用电分析。
对于工商业用户,供电企业可搭建分配服务机制,为中小商户提供简易能效报告,以及标准化用电套餐,而为大型工业用户,则提供专属服务团队,辅助该类大客户完成用电结构的深度诊断,以计量数据为依据分析生产线用电特征,编制分时生产方案,借此实现节能降本,大幅提高供电服务效能。考虑到供电企业的部分用户为特殊群体,如养老院、学校、医院等重点保障单位,此时应面向该类用户构建服务档案,为其提供应急电源接口,定期组织“零停电”检修及用电安全检查服务,由此提高供电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促进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的形成。
2.4 协同共建服务生态
为突破原有的服务模式,供电企业可转变理念,与其他相关主体达成合作,协同共建和谐稳定的供电服务生态体系,由此构建完善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具体来看,供电企业可与社区、物业、通信等机构达成合作,建立跨行业服务合作机制,各主体之间实现资源联动,共享服务信息,使供电服务可在多主体联动运行下更高效地实施。例如:供电企业面向小区用户开展配电室运维服务时,则可与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对配电室定位巡检,在协同合作下提高供电服务效能。而对于电动汽车用户,供电企业可与充电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互通电动汽车所产生的电能计量数据,在电网、充电桩、电动汽车之间形成协同互动关系,由此极大优化充电服务体验,改善电网企业的供电服务效能。在此基础上,供电企业为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服务模式,还可建立用户互动平台,专项化采集用户的服务建议与服务需求信息,以APP或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发布供电服务满意度问卷,此外,鼓励用户分享节能经验,形成良性互动社区,以此为依据完善供电服务生态,为多元化供电服务模式的形成提供依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应选择适宜服务方式提高供电服务效能,以科学服务理念为支撑,从多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服务需求,继而以服务为抓手,促进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供电企业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娅,林锐,刘璞.以“供电服务指数”提升客户用电感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32):42-43.
[2] 张世林,郭强,朱艳娜.供电服务指挥班:多元化机制提升精益管理水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