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沉默的大多数'何以发声?

作者

龚健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332000

引言

在高中班级的浩瀚星空中,“中等生”宛如隐匿在璀璨主星旁的微光,虽数量庞大却常被忽视。他们的成绩稳居中游,既未因优异表现收获热烈掌声,也未因学业困境牵动师长心弦,默默构成班级的“沉默大多数”。然而,这些看似平凡的身影下,潜藏着亟待唤醒的无限潜能。推动他们深度融入班级生活与学习进程,不仅能为班级注入鲜活生命力,更能为其个人成长搭建广阔舞台。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航船的掌舵人,肩负着点亮这簇微光、激发“中等生”蓬勃动力的关键使命。

1、“中等生”沉默的原因分析

1.1 心理因素

“中等生”内心常被自我怀疑的阴云笼罩,因害怕表现欠佳招致批评或嘲讽,选择用沉默筑起自我保护的壁垒。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如同随波逐流的浪花,见他人缄默便也收敛锋芒。更有部分学生,对班级事务兴致索然,认为自身参与与否无关紧要,由此滋生消极懈怠的态度,在集体活动中愈发沉默寡言。

1.2 学习因素

学习征程中,“中等生”往往深陷迷雾。学习方法的不得要领、学习动力的匮乏,致使他们虽奋力前行,成绩却难有显著提升。一次次努力后的失望,如重锤般击碎信心,浇灭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加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优等生”与“后进生”,“中等生”的困惑与挣扎难以得到及时纾解,逐渐在学习的汪洋中迷失方向,丧失参与的勇气。

1.3 班级环境因素

班级氛围如无形的磁场,深刻影响着“中等生”的参与意愿。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似沉重枷锁,让他们因压力过大而不敢展露想法;松散无序的班级环境,又缺乏足够的引导与激励,使他们失去参与的动力。此外,班级干部长期由“优等生”垄断,“中等生”看不到参与班级管理的希望,如同被阻隔在机遇门外的旅人,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2、促进“中等生”深度参与的实践探索

2.1 营造包容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需精心打造温暖而包容的班级港湾,让“中等生”真切感受集体的关爱。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拓展等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与信任。在班级管理中,以平等与尊重为基石,珍视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鼓励“中等生”卸下防备,勇敢表达所思所想,让班级成为他们敢于展现自我的舞台。

2.2 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携手合作,依据“中等生”的学习特质实施分层教学。如同为不同船只规划专属航线,针对他们的能力水平设定具有挑战性且可实现的学习目标与任务。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路径,提供精准的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攻克学习难关,在不断的进步中重拾信心,释放学习潜能。

2.3 开展个性化辅导,关注“中等生”成长

班主任化身心灵捕手,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中等生”的内心世界与成长需求,为其定制专属成长方案。在辅导过程中,注重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动力不足的学生,以励志故事与榜样力量点燃热情;对方法不当的学生,传授高效技巧,助力他们在学习之路

上稳步前行。

3、促进“中等生”深度参与的机制构建

3.1 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体系,如同点亮一盏盏明灯,照亮“中等生”的前行之路。设立丰富多样的奖项,从学习进步到积极参与,从创新实践到团队协作,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形式兼顾物质与精神,让荣誉证书的光芒与公告栏的表扬,化作鼓舞他们不断奋进的动力,让每一份努力都能收获认可与肯定。

3.2 沟通机制

搭建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是班主任走进“中等生”内心的关键。定期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化解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鼓励学生主动倾诉,借助班级信箱、线上平台等多元渠道,打破沟通壁垒。同时,加强与家长的紧密协作,家校携手,共同守护“中等生”的成长之路。

3.3 评价机制

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是助力“中等生”明晰自我、突破成长的关键之举。在评价维度上,摒弃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标准,转而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既关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热情,考量他们是否敢于突破自我、积极表达;也重视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观察其在小组项目、班级活动里能否与同学默契配合、凝聚集体智慧;还聚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迸发独特见解、尝试新颖思路。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三位一体”模式。教师从专业视角给出指导性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反思成长收获与不足,同学间互评则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例如,在班级文化墙设计项目结束后,教师综合考量“中等生”的创意贡献、协作态度进行点评;学生对照评价指标自我剖析;同学间相互点赞闪光点、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成长档案,用温暖的文字、具体的事例,为“中等生”勾勒清晰的成长画像,让他们在肯定与建议中找准方向,稳步迈向自我超越的新征程 。

结语

推动高中班级“中等生”深度参与,是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班主任应怀揣育人热忱,以智慧与耐心唤醒“中等生”的潜能,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有效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曾经“沉默的大多数”勇敢发声,在班级与学习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同时,持续反思与改进工作,伴随“中等生”一路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应维护学生的积极体验. 甘强. 基础教育参考,2022(22)

[2] 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信”. 刘祥志. 基础教育参考,2021(22)

[3] 班级文化学生发展的隐性力量 . 王丽娜 ; 徐峰 . 基础教育参考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