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班级调解员的成长阶梯:小学高段学生自主调解能力培养的生活化实践研究

作者

冉怡颖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 重庆 401122

在“双减”政策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引下,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教育重点,尤其注重自主调解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是身心发展关键期,此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对其成长意义重大。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弗鲁姆期望等心理学理论,班级设立调解员机制,既能满足学生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又能以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动力。这一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同理心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校园场景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综合素养,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随着教育稳步发展,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调解能力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紧要阶段,渐渐开始形成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班级中设立调解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自我、服务同窗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理心和沟通素养,凭借贴近生活的实际活动,学生可在真正的校园情境里应用调解技巧,增进自身综合水平。

一、班级调解员成长阶梯的重要性

(一)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处于校园生活期间,学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难以杜绝,采用培养班级调解工作者的方法,可及时、有效地调解学生相互间的纠纷,降低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概率,构建一个更和睦、友好的校园空间,这不仅能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提升全校的文明水平。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班级调解员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共情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调解的过程里面,他们能够学着从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进而提升自身的情商及社交技巧,培养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具有长期的积极功效。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力

班级调解员肩负着帮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重任,这有利于他们责任感及担当精神的形成,在调解进行的阶段中,他们需要组织、引导双方实现有效沟通,这也在不知不觉间锻炼了他们的领导水平,采用这种手段,学生可逐步成长为有责任感和领导力的校园小公民。

二、班级调解员自主调解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角色扮演与模拟情境

处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境中,搭建沉浸式冲突调解学习场域意义重大,教师需用心打造可映射现实的情境脚本,含有课间的纠纷、合作任务的分歧、集体活动的矛盾等这类典型校园冲突场景,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途径,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冲突的当事双方、调解人员及旁观者等多个角色[2]。在实施模拟调解过程期间,学生得以深刻觉察不同角色的情绪起伏与立场差异,进而在实践里探索且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情绪安抚措施与矛盾化解办法,教师充当学习活动的引导人,得全程对学生表现进行观察,合适时段介入并给出专业的指引,从调解流程趋向规范、语言表达趋向精准、问题分析趋向全面等维度,系统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调解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格局。

例如,在模拟调解课堂活动中,教师创设课间漫画书争抢冲突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冲突双方、调解者与旁观者:冲突方真实展现愤怒情绪,调解者从慌乱到引导双方冷静沟通,旁观者则观察并发表见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直观体会不同立场的情绪差异,掌握非暴力沟通、情绪疏导与矛盾化解方法。

教师作为活动引导者,全程观察学生表现,在流程失控或语言失当时适时介入。从规范调解流程、精准语言表达、全面问题分析等方面,系统培养学生的调解实践能力与知识体系。

(二)案例教学与经验分享

案例教学法把真实校园冲突事件当作载体,可有效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教师需借助多渠道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调解案例,涵盖冲突的初始原因、发展阶段、调解操作及最终后果等完整要素 [3]。在教学实施阶段,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深度研讨,要求其把已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从多样视角解析案例中的矛盾要点与调解困境,定制个性化调解方案,通过班级汇报加上集体评议,引导学生在思想交锋中汲取多样调解智慧,突破个人思维的禁锢,构建灵活性和实效性兼备的调解策略库,这一过程不仅能推动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增强,还可在协作探究中强化团队凝聚力与沟通协作成效。

(三)情感教育与同理心培养

情感教育充当调解能力培养的核心支柱,意在培养学生灵敏的情感察觉力与高度共情能力,教师可凭借专题课程、主题班会等途径,按照系统开展情感认知与表达的训练,助力学生识别自身情绪出现的根源,习得合理的情绪管理手段,采用情景模拟、心理剧表演、情感故事分享等各类教学手段,教导学生进行换位思索,体悟他人在冲突情形下的心理期待与情感诉求,凭借持续的情感教育渗透,让学生在调解实践中可以自然地借助同理心搭建信任桥梁,凭借情感共鸣推动矛盾双方形成共识,达成调解效果的最高水平。

(四)生活化实践与反思

实践是审视理论知识与提升调解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应鼓励班级调解员积极参与校园平时的冲突调解,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际行动,每结束一次调解工作,即刻组织调解员做深度反省,采用撰写调解日志、录制复盘视频等做法,整体归纳调解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4]。基于这个基础,按期开展经验交流恳谈会,创建调解员彼此学习借鉴的平台,利用案例回顾、技巧切磋、心得分享这类活动,助力群体调解能力一起提升,这种“实践 - 反思 - 交流- 再实践”的循环式成长模式,可以有效辅助班级调解员在实际情境里持续优化调解办法,造就稳定而成熟的调解能力体系。

结论

对小学高段学生自主调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实践,经由班级调解员的成长阶段,不但可营造出和谐校园环境,还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造就他们的责任感与领导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充分采用贴近生活的实践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的校园情境中不断锻炼得以成长,伴随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更多学校将推广并应用班级调解员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构筑牢固根基。

参考文献:

[1]侯利敏.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J]. 新校园,2025, (06): 80-81.

[2] 张华 .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5, (18): 48-50.

[3] 秦佳慧 , 于新彦 , 王智 . 趣味体能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价值,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C]// 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 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第四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摘要)集——学校体育(墙报交流). 西安体育学院 ; 2025: 36.

[4] 胡咏梅 , 刘雅楠 , 赵平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分学科教师配置标准与需求预测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 (06):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