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小学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程红
重庆市云阳县彭咏梧小学 重庆云阳 404511
在农村乡镇小学的优化发展过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学校管理的“固化”,如教学活动中的低效化,如年轻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村教育空间,一线的教育者又缺少走出去的契机,这种“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发展环境必然会让农村乡镇教育水平与城市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区域环境条件,还有教育管理者与专业教育者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此,要想实现农村乡镇小学教育的优化,需要将学校管理工作与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整合。培养高素养的师资团队,营造开放化的教研空间,关注科学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设特色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在架设了专业发展的契机、平台后,再制定标准、提出要求,此时评价活动才能够产生预期价值。因此,每一次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前期准备,都需要有明显的养成性、目标性。
一、将“师德”作为学校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师拥有了极高的道德水平与职业责任感后,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会不断地钻研,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品德,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会率先垂范,并且能够做到爱生、信生。在提升教师的师德时,学校管理者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内容,并且提升教师的参与度,进而让教师先明了“怎样做”再生成自律的意识,不断地让师德建设变得可操作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让教师在其中提建议、意见,避免一言堂,在行动过程中要从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尊重“民意”出发,完成量化、质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1] 如,学校管理者应该和教师一起制定考核制度,其中不仅要有对教学质量的考核,也要重视对教师“育人”的考核。在设计考核制度的过程中,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以人本教育为原则,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托,做到“制度在前,考核在后”,力争使考核公平、公正。当然学校管理者也要主动参与考核,从而形成学校所有教师及校领导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的管理体系。
二、将“开放化的培训”作为完成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学校管理工作与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不是“束缚”而是“推进”。尤其是在农村乡镇小学教育环境中,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局限,教育教学理念的局限,使得一线教育者的发展速度较慢。不仅仅是教师个体发展陷入困境,区域教育发展往往也陷入停滞。基于此,可以先为教师提供“开放化的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意愿。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每学期,根据学校教师培训的统筹规划,让教师分层次、分批次去不同的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和地区进行学习、参观,把别人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及超前的课程理念带回来,不断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教师在学习反思中有自我成长的紧迫感、使命感。另一方面把专家学者请进来,统一对教师进行培训。期间还可以借助“网络教研”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一线教育者能够和“名优师”对话,共享“名优校”中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积极地组建教研工作坊,在校内进行各种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完成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发工作,借助听评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等多种活动的推进,将教师获得的各种“理论”转变为“行动”。
三、提升品牌意识优化学校教育空间
学校是教师、学生的第二个家,拥有优化的学校教育氛围,教师才能安心教学,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间实现改变。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将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元素之一,不仅仅要促成二者的转变,还需要借助二者之力,将学校教育的效能不断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意识,通过文化的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教师沉浸在工作氛围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如: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建立文化长廊,凸显校园文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展现其知识性和人文意识。在这样的学校管理活动中,生成并积累个人成果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推进的教育评价体系也会具备明显的养成性。学校还可以建设“成果展览馆”,借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教育教研活动,将教师成果、学生作品进行全面的考评。
四、抓好“常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抓好“常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成为实施学校管理、教育评价的关键切入点。期间可以和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整合,让教师明了“教什么”、“怎样教”,促使同课异构、一课多研、听评课活动能够成为建设“塔式”教师团队的基础,让教师能够明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促使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能够变得明朗化。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做好备课工作,同时,在课堂上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关注点,从而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互相协作;如要定期举行教学活动交流研讨会,师生之间也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这时可以组织检查小组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抽查,将先进典型作为示范榜样在全校大会上提出表扬。可见关于教学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工作,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其应该以“研”、“谈”、“探”作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拓展,进而让教师先成为有“工匠精神”的从业人员,能够在实现专业发展意愿的过程中,推进农村乡镇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五、关注艺体教育的推进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养成目标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智育型学科方面的教学,还包涵艺体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期,农村乡镇小学的学生同样具有优化的潜能。基于此,学校教育中需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开齐开全各个学科,让艺体教育也能够积极地推进,促使教育评价活动能够落实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落实到学生的现实需求。[3] 在完成学校教育规划时,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肯定语文、数学、英语对学生基本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同时要肯定音乐、体育和美术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审美水平的重要性,不同风格的学校管理者会影响学校教学风格,学校管理者自身要发挥学校管理在课程体系优化中的作用,做学生利益的代言人,提升小学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水平。在开展教育评价活动时,也需要遵循“五育”原则,在课堂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不仅仅关注学习的质量,还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表现,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创意都属于评估内容。在课堂外对于教学行为的评估,不仅仅关注各种实践活动的设计,还需要对学生作品进行考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激励与引导。
综上所述,在开展农村乡镇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与教育评价工作时,不仅仅要“评”,还需要搭建各种载体、各种平台,促使教师能够实现专业发展的意愿,能够走出去参与各种信息对接活动,在能够行动起来后,再开展相关的评价,进而为农村乡镇小学提供优化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世军 . 浅谈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几点做法 [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0).
[2] 王永红.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