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游戏化教学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陈丹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保育院 343000

一、引言

小学和幼儿园在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和生活节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出现学习困难、情绪焦虑等问题。而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把游戏要素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性,为将来进入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课程与游戏化教学概述

2.1 幼小衔接课程特点与目标

幼小衔接课程是一种过渡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的课程,它包含知识准备、学习能力培养、生活习惯养成和社会适应等多个层面,目的是让幼儿逐渐从以游戏为主导的幼儿园生活向以系统学习为主导的小学学习生活转变 [1]。虽然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开展同主题课程,但本质是从“启蒙教育”向“学科教育”的过渡。因此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应当侧重通过主题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认知兴趣、感官体验和社交能力,不应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基于此幼小衔接的课程目标如下:首先是在知识层面,经教学需使儿童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其次是能力方面,应该主要发展幼儿的专注力、观察力、思考能力及语言能力;再者便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儿童生活、学习、生活的指导;最后从社会适应角度来看,核心在于加强儿童的人际关系、规则意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2.2 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与优势

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老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把游戏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培养感情。

游戏式教学有很多优点:第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第二,在游戏中的操作、探索、互动,能够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其情境化、趣味化的游戏,可以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2]。

2.3 游戏化教学与幼小衔接的契合点

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程度,他们更喜欢以直观和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化教学以其活泼有趣的形式、丰富的情境创设,与儿童的认识特征和学习风格相适应,可以有效地减轻幼小衔接课程的难度,让孩子们对所学的内容更加的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课程目标上讲,游戏化教学能够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培养等内容整合到游戏任务之中,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实现。

三、游戏化教学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部分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化”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是把游戏当作是课堂上的一种装饰,没有能够把游戏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结合,造成游戏脱离了教学目的,很难让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游戏的形式比较单一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老师们使用的大多是传统的猜谜、竞赛等游戏,没有创新的地方,因此难以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游戏化教学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4.1 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要密切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保证游戏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但也要考虑到小学一年级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比如在识字课上,教师可以设计汉字大闯关,把要学的汉字做成卡片,然后通过汉字卡片的认读、组词造句等形式,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汉字。另外,在游戏中融合生活元素是提高游戏趣味性、实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通过设计“模拟超市购物”的游戏,使儿童能够认识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学习和别人的交流和沟通,把数学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环境创设策略

在物理环境的营造方面,应营造一种游戏气氛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设立特殊的游戏角,放置拼图、积木、角色扮演服装等多种游戏素材,为孩子们提供独立玩耍和探究的空间。同时用墙壁来展示孩子们在游戏中所取得的成绩,比如绘画、手工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对课堂进行科学的设计,将阅读区、数学操作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灵活的划分。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室环境创设,在保留一定游戏元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增加知识展示区域,如学科知识墙报,借此帮助孩子适应知识的学习氛围。

4.3 教师指导策略

在“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掌握好干预引导的时间,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对游戏内容有一定的偏离,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比如当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时,结果没有成功,老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解释,引导孩子们再去做一次,以此来训练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针对儿童的不同发展层次及兴趣给予有针对性地引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多给他们一些提示、帮助;对能力好的孩子,可适当提高要求,激发他们的潜能。

结语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以及有效的教师引导下,才能让游戏化教学的优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时期,进而为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对游戏化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持续的研究与创新,结合儿童的特征与教育需要将多种方式进行灵活地使用,使游戏化教学在幼小衔接课程中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冬华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策略探析[J]. 田径 ,2025,(04):56-58.

[2] 戴海山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教师 ,2025,(10):149-151.

[3] 张 海 艳 . 安 吉 游 戏 在 幼 小 衔 接 中 的 应 用 策 略 [J]. 成长 ,2025,(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