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数学文化渗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邓绪梅

重庆市黔江区杉岭乡小学校 重庆 409029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延伸知识视野,锻炼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主动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保障数学教学高效开展,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一、数学文化渗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意义

(一)深入理解数学本质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数学文化元素,做好教学优化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状态,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是组织学生追溯数学概念起源,明确数学是人类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成果。二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利用好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等板块,将数学在各领域中的运用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描述世界的通用语言,对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1]。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逐渐发展阶段,如果长时间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而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下,可以提升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中需要整合教材中的数学家故事、数学游戏等,不断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转变被动学习状态,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如讲述“负数”时可以结合教材中“温度的表示”内容,补充中国古代筹算表示正负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现代符号的演变,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理解知识的发展性特点。

二、数学文化渗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数学教学目标

目标是指导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对教学活动开展有着促进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学目标融入活动中,在丰富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升数学文化素养。一是数学抽象,通过文化溯源不断提炼本质,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同时还需要从不同文明的数学符号文化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符号的简洁性、通用性特点,认识到数学抽象的符号化特征,锻炼使用符号表达数学思想的意识与能力。二是逻辑推理,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探究活动,构建出完整的逻辑链,培养学生的推理习惯。如利用数学文化中的“悖论”“趣味谜题”等,提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正反论证等方法,强化逻辑表达能力。三是数学建模,让学生在文化应用中学会解决问题,锻炼用数说话的建模意识。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提炼数学要素,建立出简易模型,验证模型适用性。四是直观想象,在文化载体中构建出表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空间观念。如利用古代几何文化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绘制等,让学生在转化中建立空间表象,加深对对称等在变换的文化意义的认识。五是数学运算,在文化情境中掌握算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如组织学生对比不同文明的运算方法,感受现代算法的优势,借助文化比较学习运算规则,提升运算深刻性。六是融合性目标,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强化跨素养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如组织学生探究多元数学文化,在对比分析中理解数学的普适性特点,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形成文化视野 [2]。

(二)整合数学教材内容

一是挖掘数字文化资源。通过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找出其中隐藏的数学文化资源,做好知识内容整合工作。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利用“你知道吗”板块辅助教学,深入挖掘数学文化元素,借助动画演示与实物模型操作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利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方法,感受数学思想的独特性,在掌握公式推导过程的同时感受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逐渐提升民族自豪感。二是补充课外文化素材。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可以补充数学科普读物。如讲述整数的认识知识时,要求学生阅读《奇妙的数王国》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分享感受。通过阅读趣味性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整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或是可以阅读《数学花园漫游记》等,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3]。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一是故事导入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故事导入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保持探究欲望。如学习“认识负数”时可以补充《九章算术》中的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主动学习知识点。二是情境教学法。在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可以创建商场促销生活情境,使用多媒体展示某商场所开展的促销活动,补充相关数据,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通过计算与探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锻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或是可以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文化。如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营造古代工匠制作车轮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思考怎样测量数据发现圆周率。利用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感受古代数学家的智慧。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明确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做好教学目标优化工作,整合教材中的内容,使用丰富多样教学方法,保障数学教学高效开展,实现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丽婷 , 周达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路径研究 [J]. 知识窗(教师版), 2024,(08):114-116.

[2] 胡莉华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 智慧少年 , 2024,(02):41-43.

[3] 孔丽莉 .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J]. 小学教学研究 , 2024,(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