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论语》中的君子之道相融合教学设计
陈小翠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 421800
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华传统美德”) + 语文(文言文阅读与写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论语》中5-8 条关于“君子”的核心语句(如“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理解关键字词(如“喻”“坦荡荡”)的文言释义。(语文知识目标)
2、能够准确翻译句子,并归纳“君子”人格的四大特质:仁、义、礼、信。(语文知识目标)
3、理解传统美德“君子之道”的现代意义,能够列举 3 个以上现代社会中体现君子特质的案例。(道法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撰写200 字议论短文,引用《论语》经典语句论证观点。(语文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文言文翻译与归类任务,提升文言文阅读。(语文能力目标)。
3、能够运用《论语》中的君子观点分析现代道德困境(如校园霸凌、网络谣言等),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道法能力目标)
4、在“价值拍卖会”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决策,培养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道法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1、通过古今对话和案例分析,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目标)
2、通过“三省吾身”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初步形成“修身自省”的意识。(修身自省目标)
3、在“文创工坊”中,通过改编、设计、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创新实践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
1、经典卡牌:印有《论语》名句的磁贴,每张卡牌包含原文、关键字释义、白话翻译及君子特质归类。
2、情境任务卡:设计3 组现代道德困境案例(如考试作弊、网络谣言、拾金不昧),没组案例对应一条《论语》名句。
3、评价工具:
(1).“君子勋章”小组积分表(铜章、银章、金章)。
(2). 三维评价表(知识掌握、参与质量、成果创意)。
2、预习任务:
语文预习:查阅《论语》中关于“君子”的 5 个句子,尝试翻译并标注关键字词。道法预习:采访长辈或朋友,记录他们对“现代人是否需要做君子”的看法,并简要分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君子——经典文本研读(语文主导)
1、诗意导入
(1). 播放 AI 生成视频《如果孔子有朋友圈》,展示《论语》名句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配现代学生自习场景)。
(2). 提问激趣:“这些两千年前的话,为什么今天还在用?”引发学生思考
2、解密君子密码
任务一:文言破译
小组抽取“经典卡牌”,完成表格填写(原文、关键词释义、白话翻译、君子特质归类)。
示例:

任务二:跨界联想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校园霸凌事件关联,分析其现实意义。3、古今对话
角色扮演:学生分饰“古代君子”与“现代学生”,围绕“手机该不该带进课堂”展开辩论,要求引用《论语》句子支持观点。
二、践行君子——道德思辨与实践(道法主导)
1、案例工坊
(1). 呈现3 组情境卡,小组选择1 个案例,用《论语》观点设计解决方案。情境1 :发现好友考试作弊(对应“君子喻于义”)情境2 :网红直播该不该蹭热度造谣(对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情境3 :捡到贵重物品归还(对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价值拍卖会
(1). 拍卖概念卡:“财富”“名誉”“诚信”“快乐”,每组有1000 点“道德币”竞拍。(2). 讨论:“真正的君子会如何分配道德币?为什么?”
3、契约行动
制定《21 世纪君子守则》:将《论语》句子转化为具体行为规范.示例:
“见贤思齐焉”→“每周向一位优秀同学学习一个优点”
三、传承君子—— 创意表达与反思(双科协作)
1、文创工坊
自选任务包:文学组:改编《论语》名句为校园流行歌词。艺术组:设计“君子之道”微信表情包(需配文言文案)戏剧组:编排微剧《孔子穿越指导班委竞选》
2、三省吾身填写自评表:
(1)“本周我做过最符合君子行为的是 ,依据《论语》中(2)“我需要改进的是 ,可以用 来提醒自己。”
四、教学评价设计
1、三维评价表:

2、君子勋章奖励:
铜章:完成基础任务(如翻译、案例分析)
银章:作品体现古今融合(如歌词编写、表情包设计)
金章:能指导他人践行君子之道(如微剧表演、守则推广)
五、附录:教学素材
1、《论语》选句库: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延伸阅读:
(1)樊登讲《论语》青少年版(节选)
(2)央视纪录片《孔子》第3 集《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