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张玉臣
湖北省随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431500
前言:
猪传染性胃肠炎隶属于接触性、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范畴,在生猪养殖中的发病率与流行率呈上涨趋势,一旦养殖场内有生猪患有此疾病,会快速蔓延传播至整个猪群,轻则影响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导致生猪死亡。由于此疾病和一些细菌性疾病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面临一定的误诊误治风险,进而需对该疾病诊断防治予以充分重视。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要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 TGEV 病毒所引起,诊断此疾病应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几方面展开。此疾病流行具有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病在寒冷、潮湿季节,呈周期性爆发特点,各个年龄、品种、性别的生猪都可能患有此疾病,成年生猪大多是出现轻微腹泻、食欲下降;而处于哺乳期的仔猪患病后存在着剧烈水样腹泻、脱水与呕吐情况,死亡率接近 100% ;哺乳母猪感染后有着一定潜伏期,发病后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为黄绿色或灰褐色粪便,食欲基本完全消失,因脱水造成泌乳减少或停止,间接影响仔猪,患病 3-7 天后能够恢复,不易死亡。病理变化表现为仔猪胃壁变薄,胃底与胃体黏膜存在充血与出血情况,小肠变薄且扩张,空肠与绒毛萎缩严重[1]。
二、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措施
(一)治疗措施
当前针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并没有研发出特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是为了对病猪的腹泻症状加以缓解,同时强化其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能够抵御病情加重,以此控制发病率与死亡率。生物剂治疗方式是应用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药物,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生猪体内,一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一个星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方法要优先考虑复方青霉素,有助于防止病猪出现继发性感染,与双黄连注射液一同使用,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中药治疗法是通过向病猪肌肉注射穿心莲,连续注射 3 日就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腹泻是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了防止病猪陷入严重的脱水状态,还应当采取辅助性治疗方法,通过让生猪口服补盐液,帮助其补充水分,从中吸收葡萄糖与电解质,一日灌服 2 次,连续服用 3 日。针对于哺乳仔猪要采取康复性、保守性治疗手段,每次用 5mL 的抗凝全血治疗,断奶仔猪可加大药量为 10mL ,同样一日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星期后可控制病情。为了防止病猪细菌感染,还应当肌肉注射盐酸土霉素,用药量为 10mg ,每日 2 次,连续服用5 日。
(二)预防措施
1. 重视饲养管理
最大程度上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养殖人员要格外重视饲养管理,为生猪生长发育营造出干净、优越的空间环境,降低出现各类疾病的概率,当猪舍空气保持流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数量会有所下降,患病几率也就随之减少。首先要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养殖人员应早晚两次清洁猪舍,清除猪舍内的排泄物与呕吐物等杂质,防止细菌滋生,并且将粪便放在指定位置统一处理。同时采取现代化的饲养管理方法,优化转变养殖技术,不可向生猪投喂过期、变质饲料,水源应满足于纯净水标准要求,不可浑浊有杂质,以免病从口入。在饲料中加入合理配比的营养物质,增强生猪抵抗力与免疫力,改善体质。养殖人员还应依据生猪的生长发育需求而调控猪舍的温度与湿度条件,分别控制在 15-20∘C 以及 65%-70% ,在猪舍内配备通风设备,创造出良好的通风条件。一旦猪群内有生猪出现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如腹泻、厌食、脱水等,就要对其采取隔离手段,以免病情恶化传播给整个猪群。
2. 加强日常消毒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TGEV 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粪便、乳汁、呕吐物等,病毒还能够以飞沫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造成饲料、水源等猪舍内部环境被污染,间接传播途径增多。因此,预防此疾病,养殖人员要加强日常消毒,不为病毒传播提供温床条件。在进行消毒工作时,有必要交替使用多种消毒剂,以防止病原体对单一消毒剂产生耐受性,大大降低消毒效果。使用 2% 氢氧化钠溶液或 10% 生石灰乳对猪舍地面进行消毒,并喷洒 0.1% 过乙酸溶液或 2% 过氧化氢溶液对猪舍内的食槽、水槽等设施设备消毒。消毒次数要保证一周至少 1 次,在秋冬季节通风条件不良好或疫情高发期,要增多消毒次数为一周 2-3 次。
3. 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防范生猪患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最有效手段,养殖人员对生猪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与流行性腹泻三联活疫苗,妊娠母猪的疫苗接种时间为生产之前的 40 天左右,接种后的 20 天还要再次进行强化免疫接种,一头生猪的疫苗用量为
。没有经过疫苗接种的母猪生下的仔猪要在 3日龄内实施首次疫苗接种,在后海穴处注射 0.2mL 疫苗,帮助其建立起早期保护屏障,降低其患病风险 [2]。为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有助于强化母源抗体水平,以初乳传递的方式对仔猪起到保护作用。仔猪在断奶之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再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0.5mL 灭活疫苗,能够强化其免疫力。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降低猪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概率以及能够在患病后第一时间采取妥善得当的处理措施,养殖人员应当充分明确此疾病的诊断要点,在养殖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基本准则,通过重视饲养管理、加强日常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几方面提高预防成效,诊断患病后要将科学的治疗措施落实到位,帮助生猪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葛小强 , 张淼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J]. 养猪 ,2024,(05):38-39.
[2] 何 琪 . 猪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的 诊 断 与 防 治 措 施 [J]. 农 业 装 备 技术 ,2022,48(0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