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黄河防洪抢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李健 李辉 朱洪森
原阳黄河河务局 河南新乡 453500
引言
黄河流域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黄河的洪水频繁地对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尽管传统的防洪抢险决策主要依赖经验和数据统计分析,但在面对黄河复杂多变的水情时,这种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黄河防洪抢险决策支持系统经历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深度挖掘,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精确预测和智能决策,可以显著提升黄河防洪抢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黄河的长期稳定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1. 多源数据采集
为了确保黄河防洪抢险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依赖多种不同的数据源。该系统运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地面观测站、气象预测以及过去的资料等多种手段,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多角度的资料采集途径。该水资料对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以及其周边的地理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为未来的防洪策略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此外,该系统还支持实时更新和远程访问等功能,确保了数据能够被及时访问和存储。
2. 数据清洗与整合
由于收集到的初始数据中常常包含大量的冗余、错误或异常信息,因此,数据的清洗和整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采用了数据过滤、异常检测和数据转换等多种算法,以实现自动去噪、缺失值补全,以及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和单元进行统一处理等功能。此外,通过应用数据整合技术,该系统能够生成一个综合性和连贯性强的数据集,以方便后续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任务。
3. 数据分析与挖掘
该系统基于数据清洗和集成技术,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模型来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通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以及关联规则挖掘等多种手段,该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洪水的发生模式,预测水位的变化趋势,并识别出可能的危险区域。当该系统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时,它能够迅速处理大量的数据,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精确的防洪建议和策略。
二、洪水预测预报
1. 传统水文模型与人工智能融合
尽管传统的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它们往往因数据收集和模型的复杂性而受到限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可以明显地增强预测的准确性。以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为例,能够捕捉到时间与空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从而实现更为精确的流量预测。此外,通过加强学习技术的运用,可以动态地调整模型参数,从而提高模型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并为防洪决策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持。
2. 基于大数据的洪水实时预测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多角度的数据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分析,从而为实时的洪水预测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时收集气象数据、卫星遥感图像以及地面监测站的资料,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资料进行迅速的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够实时更新洪水的发展趋势。选择在 Hadoop Spark 大数据技术平台上对大量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并结合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等算法,洪水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3. 洪水风险评估与预警
在洪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智能的尖端技术,进而创建洪水风险评估的模型。通过运用空间分析技术,能够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和历史灾害的相关资料,并据此进行概率性的风险评估。还采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解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监控公众在面对灾害时的反应,并为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基于之前的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拥有自动触发预警系统的能力,能够将这些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广大的公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此外,还模拟了各种防洪策略的效果,为决策者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选择,旨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推动防洪救援工作更为高效和科学地进行。
三、防洪抢险决策制定
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在黄河防洪抢险任务中,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代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运用。该系统综合了历史洪水数据、实时水文监测信息以及地理空间数据的多源信息,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洪水预测、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建议。IDSS 不仅能够模拟各种防洪策略对防洪效果的影响,还能根据实时的反馈动态调整策略,确保决策过程既科学又及时。此外,通过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IDSS 可以有效地整合专家的经验知识,创建一个知识库,协助决策者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提升防洪抢险的智能化水平。
2. 工程安全监测与评估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无人机的巡查技术,对黄河沿岸的关键水利设施(例如堤防、水库、河道)进行了全时段、高频的监控。将数据资料传送到云端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评估,以识别可能的安全隐患。当我们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该系统时,它能够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和失效时机,这为工程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基础。此外,结合 GIS 技术创建的三维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示工程的损坏状况,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既直观又全面的安全评估报告,从而有效地防止工程失败导致的洪水灾害。
3. 物资调度与人员安排
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智能地管理物资库存、预测需求以及调整调配路径。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深入考虑了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物资储备等多个因素,从而能够自动地规划出最优的配送方案,确保救援物资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人员配置的优化,根据灾害的严重性和救援任务的需求,自动地分配救援团队,以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借助移动应用平台,救援团队能够实时接收任务命令,并与指挥中心保持紧密的沟通,这大大增强了紧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结语
黄河防洪抢险决策支持系统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为黄河防洪抢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它们在黄河防洪抢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将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1] 张宽宽 , 张景帅 . 黄河重大洪涝灾害应急抢险与备灾的创新思考[C]//2024(第三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4.
[2] 杨阳蕊 , 朱亚萍 , 陈思思 , 等 . 融合群体智能策略的 AI 链在大坝防汛抢险知识推理中的应用 [J]. 水利学报 , 2023, 54(9):1122-1132.
[3] 吕延昌 , 冯泽玉 , 殷志鑫 . 浅论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在黄河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J]. 治黄科技信息 , 2021, 000(003):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