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ERP 系统设计与应用
高青青
上海雨豪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200072
0 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对高效灵活的资源管理系统需求迫切[1]。传统单体架构在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时局限性凸显,如更新停机、扩展困难、维护成本高等。微服务架构通过拆分独立服务单元,实现独立开发、部署与维护,服务间轻量通信协作,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Java 技术栈中的 SpringBoot 和 SpringCloud 成为微服务架构的热门选择 [2]。SpringBoot 简化开发流程,快速搭建微服务应用;SpringCloud 提供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可靠的分布式ERP 系统。
本研究聚焦于基于 Java 微服务架构的 ERP 系统设计与实现。深入探讨 SpringBoot 与 SpringCloud 的关键作用,制定数据库分库分表与读写分离策略,集成消息队列 RabbitMQ,挖掘 SpringCloudGateway 的功能并选用合适限流算法。通过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模块与交互稳定性,为企业提供高效运营的资源管理方案。
1 系统架构设计
1.1 微服务架构概述
微服务架构是将大型复杂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型独立服务的设计方法 [3]。这些小型服务各自独立运行,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 RESTfulAPI 或消息队列相互协作。其核心理念是让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职责,实现高内聚、松耦合,从而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 Java 开发领域,SpringBoot 和 SpringCloud 是实现微服务架构的主流技术组合。SpringBoot 凭借其强大的自动配置功能和嵌入式服务器支持,简化了 Java 应用的开发流程,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构建独立运行的微服务[4]。通过“约定优于配置”的理念,它大幅降低了开发和部署的复杂度。
而 SpringCloud 则进一步扩展了 SpringBoot 的功能,为分布式系统开发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它包含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管理、服务网关、断路器、负载均衡等模块,帮助开发者轻松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微服务架构[5]。通过整合这些工具,SpringCloud 有效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服务治理、容错处理、流量管理等,助力企业打造稳定可靠的微服务生态系统。
以SpringBoot 和SpringCloud 为核心的Java 微服务架构,能够满足企业对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需求,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它将复杂应用拆分为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使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
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本 ERP 系统以三层架构为基础,结合微服务理念进行优化,旨在增强扩展性与灵活性。整体结构自上而下分为表示层、服务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主要包含各类用户界面,如Web 端、移动端应用等,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操作体验。服务层是核心,细分为多个微服务模块,如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服务模块围绕特定业务功能构建,相互协作又相对独立。数据层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包括多个分库分表的 MySQL 数据库实例及 Redis 缓存系统,保障数据的高效存储、读写分离与访问速度。
各微服务通过 SpringCloud 提供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实现互相发现与通信。SpringCloudEureka 作为服务注册中心,各微服务启动时会向 Eureka 注册自身信息,需调用其他服务时,再从 Eureka 获取对应服务地址进行通信。API 网关处于系统前端,统一管理外部请求,负责请求路由、身份认证及流量控制等任务,实现对后端微服务的有效保护与灵活调度,确保整个系统高效、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
2 关键技术应用
2.1 数据库与持久层
在微服务架构中,数据库与持久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满足数据的高效存储与访问需求,还要兼顾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策略来优化数据库与持久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面对海量数据存储与高并发访问时,单库单表的传统数据库架构往往难以承受压力,分库分表策略应运而生。
分库,即将原本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散存储到多个数据库中。可依据用户ID 的取值范围划分,假设我们有 4 个库,规定用户 ID 为 1-1000000 的存于库 1,1000001-2000000 的存于库 2,依此类推。分表则是将一张数据量过大的表拆分成多张结构相同、数据不同的表,以订单表为例,可按订单创建时间分表,把每个月的订单单独存入一个表,像订单数据 2024 年 1 月的存于订单表 202401,2 月的存于订单表 202402 等。
分库分表后数据的分布与定位需借助特定算法。对于按取值范围分库的数据,可通过公式(1)来判定属库:
k=floor((id−1)/R)+1
(1)
其中,k 表示库的编号,R 为单库能承载的ID 的最大数量范围,id 为数据的主键ID。如单库能存1000000条数据,对于 id 为 1500000 的数据,代入公式可算出 k=floor((1500000-1)/1000000)+1=2,即该数据位于第2 个库。
对于按时间分表的数据,若当前时间是 t,采用时间戳形式表示,对于订单表,设定每月一个表,表名后缀为起始时间戳除以一个月的平均秒数(以 2678400 近似表示,即 31 天 ×86400 秒 / 天)再乘以 2678400 得到起始时间对应的表名后缀,然后通过公式(2)确定表名:
订单表名后缀 =floor(t/2678400) × 2678400
(2)在具体实现时,可借助 MyCat 中间件简化操作,它能依据预设的分片规则自动路由 SQL 请求到对应的数据库和表,屏蔽了底层数据分布的复杂性,让上层应用能像操作单库单表一样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
2.1.2 读写分离
据库读写操作的性能特点差异明显,写操作通常涉及数据一致性和事务处理,耗时相对长;而读操作多为简单数据查询,可快速完成。为提升数据库整体性能,读写分离策略被广泛应用。
其核心原理是将数据库分为读库和写库。写库负责处理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等写操作;读库则专门应对数据查询的读操作。一般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池来实现,为读库和写库分别配置不同的数据源。在应用层面,当执行写操作时,从写库数据源获取连接;进行读操作时,从读库数据源获取连接。
对于一个电商系统的商品信息表,当商家更新商品价格、库存等操作时,这些写操作都提交到写库;而用户浏览商品列表、查看详情等读操作则从读库获取数据。
读写分离效果的量化评估可通过公式(3)衡量数据库整体性能提升倍数:
性能提升倍数 =(R+W)/(R/N+W)
(3)
其中,R 表示读操作请求数量,W 表示写操作请求数量,n 为读库数量。假设读操作请求占 80%,写操作占20%,即 R=80,W=20,有 3 个读库,n=3,代入公式可得性能提升倍数 =380+2080+2 ≈1 .33,这表明采用读写分离后数据库整体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2.1.3 持久层框架
在具体选择持久层框架时,若业务逻辑复杂、对SQL调优要求高,MyBatis是较好的选择;若更注重快速开发、希望简化对象与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Hibernate 则更为合适。无论选择哪种框架,它们都能有效地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与代码的可维护性,为微服务架构下的ERP 系统数据库层提供坚实支撑。
2.2 消息队列
本研究选用RabbitMQ 消息队列,用于实现系统内服务间异步通信与解耦。在ERP 系统中,其主要作用包括:异步处理耗时操作,如订单创建时将库存更新、财务记账等异步处理,提升响应速度;解耦各微服务,使服务间通过消息间接交互,降低耦合度,便于独立开发、部署;在业务高峰期削峰,暂存大量请求,防止下游服务过载。
RabbitMQ 基于 AMQP 协议,具备可靠性、灵活性与扩展可性。本系统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消息模式,如工作队列模式用于任务分配与负载均衡,发布 / 订阅模式用于广播消息,请求 / 回复模式用于服务间同步请求与响应。通过实际测试,RabbitMQ 在本系统中的性能表现良好,满足企业日常业务需求,保障业务流程的高效、可靠运行。
2.3API 网关
在企业基于 Java 微服务架构构建的 ERP 系统中,SpringCloudGateway 扮演着 API 网关的角色。它能对来自外部的请求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诸如请求的路由分配、用户身份的认证以及对请求流量的限制等功能。
当外部请求抵达时,SpringCloudGateway 依照预先设定的路由规则,将这些请求精准地分发到相应的微服务上。在用户认证方面,它支持基于 JWT(JsonWebToken)的认证方式,这样可以确保只有通过合法身份验证的用户才有权限访问系统中的各类资源,从而有力地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此外,其具备的限流功能是借助令牌桶算法来达成的。通过这一算法,能够对高并发情况下的请求数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过多的请求涌入导致后端服务出现过载现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性能表现。
2.3.1 令牌桶
令牌桶以固定速度 r 产出令牌,这些令牌会被存入容量固定为 B 的桶里。一旦桶达到满容量状态,后续产生的令牌就会被舍弃。关于令牌数量随时间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T(t)=min(B,T(tlast)+r⋅(t-tlast))
在 (q) 中,所涉及的符号 T(t), tlast 和 t 分别代表表:桶内现有时令牌数、上次生成令牌的时刻以及当下时刻。
2.3.2 请求处理
当有请求抵达时,会从令牌桶内取走一个令牌。假设桶里存在可用令牌,请求就能顺利通过;反之,若无令牌可用,请求就会被拦截。此外,API 网关具备整合多个微服务接口的能力,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的调用流程。借助SpringCloudGateway 的可灵活配置的特性和其强大功能,系统得以高效地管控请求、为服务提供保护,进而使整体性能与安全性都得到提升。
3 系统测试
3.1 单元测试
本研究运用 JUnit 与 Mockito 框架开展单元测试工作。测试阶段,针对各模块设计相应测试用例以验证功能,利用Mockito 对外部依赖进行模拟,运行测试并收集结果。详细测试数据见表1。

从表 1 的单元测试数据来看,订单创建与订单删除模块各有 1 个用例未通过,其成功率分别是 90% 和83.33%。而订单更新模块的所有用例均顺利通过,成功率达到 100%。整体而言,24 个测试用例中共有 22 个成功执行,平均成功率为91.67%。这反映出系统大部分功能模块能够按预期运行。不过,针对未通过的少量用例,后续还需深入分析原因并加以修复,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 集成测试
本研究借助 SpringBootTest 与 Testcontainers 框架实施集成测试。测试阶段,针对各模块间的交互设计集成测试用例,运用Testcontainers 营造逼真的依赖环境,开展测试并汇总结果。详细测试数据见表2。

从表2 的集成测试数据来看,用户与订单服务交互模块有2 个用例未通过,成功率为83.33% ;订单与库存服务交互模块有 2 个用例未通过,成功率为 80.00% ;财务与订单服务交互模块有 1 个用例未通过,成功率为87.50%。整体而言,30 个集成测试用例中共有 25 个成功执行,平均成功率为 83.33%。这反映出系统大部分模块间的交互能够正常运作。不过,针对未通过的用例,后续还需深入探究问题根源并加以修复,以保障系统各模块间接口及数据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Java 微服务架构,结合SpringBoot、SpringCloud 等前沿技术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ERP 系统。从系统架构的精细规划到关键技术的深度应用,再到全面的测试评估,整个研究过程严谨有序。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大部分功能模块运行稳定,能够满足企业资源管理的多方面需求。然而,测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提醒我们,系统仍有优化改进的空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测试未通过的用例深入剖析原因,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优化模块间的交互逻辑,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微服务架构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技术在 ERP 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桂俊 , 沈迎春 .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企业 ERP 设计与应用 [J].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21.DOI:10.15888/j.cnki.csa.008049.
[2] 周文坤 , 乔运华 , 侯佳佳 , 等 . 微服务架构的 ERP 应用系统的优势及挑战 [J]. 制造业自动化 , 20242(6):3.DOI:CNKI:SUN:JXGY.0.2020-06-029.
[3] 叶成 .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 ERP 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2024(9):54-57.
[4] 方志文 . 基于 Java 微服务架构的 ERP 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信息与电脑 , 2024, 36(15):84-
[5] 方志文 . 基于 Java 微服务架构的 ERP 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信息与电脑 , 2024, 36(15):84-86.
作者简介:高青青,1984 年 10 月 男 江苏省启东市人 本科 研究方向:计算机运维与应用,网络维护,ERP 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