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进度- 质量- 安全协同管理研究

作者

张魁

弥勒市福生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红河 652399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BIM 技术逐步从设计辅助工具发展为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核心数字平台。当前工程项目中存在进度滞后、质量通病频发、安全隐患难控等问题,制约了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如何借助 BIM 技术的协同能力,实现进度 - 质量 - 安全的系统管理,成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

一、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解析

(一)BIM 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趋势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属于三维数字技术范畴,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内容集合成一体,其基本的特征表现为以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与可管理性为核心标志,集成建筑项目各阶段有关的几何信息、时间进度规划、材料清单内容、施工工艺手段及运维数据,伴随建筑领域智能化需求的增长,BIM 渐次由传统的辅助设计工具,演变成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平台。

(二)BIM 在进度管理中的技术优势

处于建筑工程范畴内,进度管理牵涉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工期的切实保障,BIM 采用 4D 建模途径,也就是在三维模型里引入时间相关维度,能直观展现施工各阶段在进度上的计划与实际推进状态,施工单位借助BIM 可实现施工流程模拟、施工路径优化以及资源投放计划的动态调整,从而加强计划执行的精准度及可控态势。

(三)BIM 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潜力

质量控制借助 BIM 技术获得了数字化、精细化方面的技术保障,在设计的阶段,借助 BIM 可实现建筑构件彼此的碰撞检测,及时识别图纸间存在的不一致或不合理情形,降低施工阶段返工频次与质量相关隐患,处于施工操作阶段,采用二维码或者 RFID 等识别技术,现场施工数据可跟 BIM 模型里的构件信息达成实时关联,达成每个构件从入场、安装、验收直到维护的全流程质量跟进。

二、基于BIM 技术的进度- 质量- 安全协同管理策略

(一)构建统一的BIM 协同管理平台

为达成建筑项目上进度、质量跟安全的有序整合,企业宜搭建一体化的BIM 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不只是肩负着三维模型数据承载,还得把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检查的相关记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等信息加以融合,塑造一个实现可视化呈现、可追溯根源、可交互反馈的管理系统。平台设计需达成多角色权限配置这一要求,保障不同参与人员可按需对相关信息展开访问及操作,应当打通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专业范畴的信息隔阂,实现数据即刻共享与高效协同作业,支持以移动端方式访问,同时进行现场数据同步上传,可明显提升管理响应的及时性与现场执行的执行力,统一化的平台对降低沟通成本有益,助力管理一体化水平上扬,促进项目整体实现高效运转。

(二)推进“ 40+50 ”模型集成应用

基于 BIM 三维模型,引入 4D(进度)这一维度以及 5D(成本)管理维度,利于促成进度、成本及资源的全过程协同管控,4D 模型凭借把施工计划嵌入到模型内的办法,让管理者可直观掌握各阶段施工安排及时间节点,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与施工次序的优化。5D 进一步增添了预算控制的功能模块,凭借构件级的数据实现费用动态计算与成本的预测,应把安全控制节点与质量检测点纳入模型,便于在可视化情境中甄辨关键风险的点位,且借助模拟演练预先安排好应对举措,该集成模式不光促进了管理的系统性与精确水准,还强化了工程进程里的可掌控性与预先警示能力,对实现全过程协同管理起着关键支撑作用。

(三)建立动态反馈与预警机制

基于 BIM 这一平台,能把现场数据跟模型进行实时的集成处理,实现对施工状态的动态监测及反馈,经由设置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识别装备及智能穿戴物品,系统可自行采集诸如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反馈到平台进行剖析与比对,若发现施工进度存在偏差、质量呈现异常或者安全隐患存在,诸如进度逾期、工作拖延、构件外形偏差或高风险行为表现,系统自行触发预警通告并推送给相应责任人,达成问题的迅速响应与处置,该机制切实带动建筑管理从以往的“事后补救举措”转向“事前预防手段”和“过程控制办法”,动态反馈不单单是提升了现场掌控力,也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相关的支持数据,可视为BIM 技术落地的显著标志。

(四)强化多方协作与责任落实机制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会牵涉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诸多参与主体,传统管理模式中,多方信息互不联通、责任划分含混的问题较明显,BIM 平台可充当协作环节的核心中枢,达成各方依托同一模型开展实时协作作业与数据交互共享,基于这一基础,应清晰划分各方在进度计划安排、质量检查实施、安全巡查纠错等方面的职责范围与操作程序,经由平台设定权限同时标识责任,杜绝责任相互推诿,BIM 还可记录下每一回关键节点的操作日志,为后续实施责任追踪与绩效评价提供事实依据,深化协作与责任约束机制,既拉高了项目整体执行的效率水平,也有利于构建更为透明、规范且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架构。

结语

BIM 技术为建筑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了数据可视化、过程集成化与决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通过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推动“ ”模型应用、引入动态反馈机制与责任协作体系,不仅提升了工程执行力,也显著增强了全过程的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薄善达 . 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管理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0):52-54.

[2] 胡洪峰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建筑编辑部 , 重庆市建筑协会 .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中能建天信建设 ( 浙江 ) 有限公司 ;,2025:414-417.

[3] 周建东 . 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建筑编辑部 , 重庆市建筑协会 .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浙江宝誉建设有限公司 ;,2025:184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