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苟克敏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 674411

引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作物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这种种植方式通过合理配置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比例,不仅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还优化了土壤养分的利用,增强了生态效益。同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提升作物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此外,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模式与设计参数

1.1 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的带状配置是采用 2 行玉米与 4 行大豆的带状间作模式,其中带宽为 米范围内,该种植模式在梯田以及缓坡地的适应效果较好。在种植时,需要对种植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玉米的种植行距应为 40cm ,株距为 2025cm ,每亩需要留苗 株。通过合理规划玉米种植密度,能够有效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大豆的种植行距应为30cm ,株距为 1215cm ,每亩需要留苗 株,对大豆的种植密度进行精准的把控,有助于大豆的茁壮生长发育。在大豆与玉米种植的空间布局中,玉米带应与大豆带间隔 7080cm ,并充分发挥玉米边际效应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大豆的通风性,还能够有效增强其透光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是促进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1.2 品种适配

在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玉米和大豆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优先选择紧凑型、耐密植以及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比如迪卡 008、云瑞 88,此外,对于其生育周期也要满足相关条件,所选择的玉米品种其生育期需要在 120130 天范围内。在选择大豆品种时,优先选择耐荫、早熟、高蛋白品种,比如滇豆7 号、合农71,其生育周期需要在 90100 天范围内。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提高大豆和玉米产物的重要基础,更为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关键技术措施

2.1 播种技术

在播种玉米和大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在 4 月 25 日 ~5 月 10日范围内,是种植的最佳时间,该期间的地温较为稳定且高于 10C ,还能够有效避免晚霜对大豆和玉米带来的风险。种植大豆和玉米的播种方式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在应用人工播种方式时,可以进行开沟点播,其中玉米的深度需要在 34cm 范围内,大豆的深度需要在 23cm 范围内。在应用机械播种方式时,可以利用小型复合种植机具,也就是动力小于 20 马力的种植机。合理利用该机械,能够成功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环节同步完成,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还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对其播种量需要进行精准的把控。玉米需要满足每穴 12 粒的条件,每亩种植 千克玉米种子,进而保障玉米的出苗率。大豆则需要保障每穴 粒,每亩种植 34 千克大豆种子,其中 1925kg 大豆种子覆盖 亩农田,对于剩余的种子需要进行储备留作备用种子。

2.2 施肥管理

在进行施肥管理时,测土配方施肥是其重要环节。在对玉米进行施肥时,可以利用基肥施复合肥,通过每亩施用 40kg ,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当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至拔节期时,需要适当追尿素,每亩施用 20kg ,能够有效保障玉米植株的茁壮成长,这不仅为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还为促进种植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在对大豆进行施肥时,可以每亩施用 15kg 基肥施复合肥,此外,还可以用根瘤菌进行拌种操作,每亩使用 0.5kg ,这对于促进大豆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通过每亩施用 1kg 锌肥和 0.5kg 硼砂,能够有效满足玉米植株和大豆在生长期间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还可以在喷施 2 次叶面肥,分别在植株的苗期和开花期。

2.3 水分调控

在进行水分调控时,灌溉行为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当年降水量高于600mm 时,不需要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感概,在较为干旱的年份需要进行补灌,补灌次数 次,分别在植株的拔节期、抽雄期、结荚期进行灌溉,从而满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进而促进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发育。其次,还需要在示范田内合理规划排水策略,在梯田内测可以深挖排水沟,深度为 30cm ,从而避免出现渍涝问题,进而为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4 病虫草害防控

在进行病虫草害防控时,可以利用统一防控与防治的策略。在对虫害进行防控时,其中草地贪夜蛾和蚜虫是主要虫害,通过每亩喷施 11.6% 甲维·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 15g,并喷施 2 次,能够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利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能够有效防控蚜虫。在对病害进行防治时,可以每亩喷施 17% 吡唑·氟环唑,喷施 1 次,且对其剂量要进行精准的把控,每喷施 100g ,能够对大豆锈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在处理杂草时,可以利用封闭除草的方式,每亩喷施 120g 乙草胺,能够对杂草进行有效的处理,此外,还可以搭配定向除草的手段,通过每亩施用 50g 精喹禾灵,能够对示范田中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进而避免出现草害对大豆和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创新农业种植模式的重要体现,合理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对于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从源头为提升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大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更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它为国内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庆 , 李俊一 , 鲍帅伟 , 等 . 开封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 [J]. 农业科技通讯 ,2025(06):191-196.

[2] 时启业 . 我国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现状及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实施展望 [J]. 种子世界 ,2025(06):81-83.

[3] 黄建献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的应用方法与推广优化策略分析 [J]. 种子世界 ,2025(06):75-77.

[4] 胡英华 , 蔡文良 , 薛慎 , 等 . 大豆 -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J]. 基层农技推广 ,2025,13(0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