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工具的小学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张勤良
衡水高新区西学区管委会
引言:
智能工具的小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sdj202443)研究成果。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往往按照固定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展开,由教师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实践中应用学习成果进行简单的教学总结 [1]。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制约学生的思维活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把智能工具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课堂建设的系统性、有效性。
一、虚拟仿真搭建场景,直观感知技术原理
科学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直观,习惯性地运用具体的事物,调用自身的多重感官展开观察与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融入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课堂教学的仿真场景,带领学生直观感知技术原理,在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中丰富体验感。
以《颐和园半日游——创建演示文稿》这一节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应用百度 VR 技术创建仿真的颐和园虚拟游览情境,结合百度地图获取的真实地理信息与数据,直接向学生提供颐和园全景素材,帮助学生在 3D 立体空间中了解颐和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虚拟场景中的特定建筑,获取详细的文字介绍、语音讲解和历史资料,在探索中自主学习,还可以完成教师设计的趣味任务,在虚拟颐和园中寻找特定景点并收集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信息收集、整理和展示的能力。
二、动态演示交互过程,理解信息处理规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从生活中的信息场景信息网络入手了解数字技术,培养数字素养 [2]。因此,教师需要应用动态化的资源展示信息交互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处理规律,支持学生创新探索,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综合《带你游遍颐和园》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创建演示文稿规划颐和园半日游,学会插入新幻灯片提供游览路线,插入图片并调整幻灯片顺序,展现颐和园沿途的风景。具体来看,教师可以使用 Canva 少儿版呈现幻灯片的制作原理,用拼图的方式展现幻灯片的结构,借助动画效果展示幻灯片之间的切换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信息是如何在不同页面之间流动和传递的,从而模拟信息在网络世界中的处理规律。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 Canva的自动配色工具,观察不同颜色组合对视觉层次的影响,帮助他们理解色彩在信息传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设计演示文稿时进行创新尝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拓展工具应用空间,即时优化学习路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应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技术工具,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实践操作,更要强调学生自身的实践参与和实践体验,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标 [3]。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能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特征与原理,还要拓展智能工具应用的时间与空间,在课前预习环节,掌握学生的真实预习情况,在课后及时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料,即时优化学生个体的学习路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智慧课堂上获得学习与成长。
围绕《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学,教师可以点击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课程,筛选优质的课程资源包,在平台中向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儿歌主题绘制图画并学会插入图片,在后台搜集学生对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数据,教师发现,班上的一部分学生在插入图片时,总是无法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导致图片格式混乱,美观性和整齐性较差。于是,教师就依托学生在课前的真实数据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专门强调规范图片格式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图片格式,如何固定图片位置等。完成本节课教学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向学生推送与“插入图片”相关的微课视频,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精准施教,对症下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智能工具的应用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成果,与我国教育政策、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高度契合。为了推动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主动了解可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优势的智能工具,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智慧课堂建设方案,提升个人的数字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谢 媛 媛 . 利 用 智 慧 黑 板 构 建 小 学 数 学 高 效 课 堂 [J]. 科 教 文汇 ,2023,(20):192-194.
[2] 张书敏 . 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江南小学 ;,2023:620-623.
[3] 张晶晶 , 张芙蓉 . 数字化转型赋能,构建智慧高效课堂——以小学信息技术课为例 [J]. 科幻画报 ,2023,(05):87-88.
注:本文系2024 年度衡水市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