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实践
邵立杰
靖边县靖边中学 718500
在当今互联网 + 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的创新路径,落实教育部育人要求。结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可知,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四方面素养。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技术视角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实践为题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价值,介绍了几种实践路径:
一、基于信息技术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价值
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之际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丰富自身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这不仅能降低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有时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这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这些正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技术视角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生物教师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多方面价值,对此,教师应积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体可从以下路径着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直观教学情境
结合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可知,其中部分知识十分抽象,对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积极应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构建起直观的教学情境。如借助 PPT、视频、动画解说等将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如微观过程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举例而言,在为学生讲授人教版教材中“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时,教师则可利用精美的 PPT 让学生直观看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利用动画让学生来了解其功能。比如,利用动画为学生播放叶绿体与细胞质之间的流动情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细胞内部,亲眼见证细胞器的“工作”过程。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而优化其生命观念。
(二)开展在线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之际,教师及学生可应用的在线教学或学习资源众多,各种 APP 也层出不穷。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在线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问题。例如,在教授“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在线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 DNA 的结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并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DNA 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则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再如,当学生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时,教师则可以将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于其中,打造深度探究课堂。比如,教师可利用数字化设备将学生有关“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影响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时长可能为 5 分钟左右,即从一开始没有气泡 , 到后来试管壁上出现好多气泡 , 然后再用倍速播放模式浓缩在 20 秒内播放。通过这一操作,学生将更清晰地得出实验结论,从而优化探究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互联网是学生获取生物科学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关注生物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如基因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某些热点内容,如“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等。通过借助互联网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视野,还能深刻认识到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而言,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此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直观教学情境、开展在线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本文系靖边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024 年度课题“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号码:JWX24A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