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地区空怀母羊饲养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熊家治 苏亮飞 张凤安 何琳剑 陶清海 刘斌
云南省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丽江 674100;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 云南大理 671000
1 引言
空怀期是母羊从羔羊断奶至再次配 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母羊需恢复体况、储备营养以保障后续繁殖性能。研究表明,空怀期母羊体况评 每提高 0.5 分,发情率可提升 15%-20%[1]。丽江地区平均海拔 2400 米 差达15-20℃,且雨季(6-9 月)青饲料短缺问题突出。据丽江畜牧 羊平均发情周期延长至 45-50 天,受胎率仅为 70%-75%,显著低于平原地 因此,结合地域特点 母羊饲养管理技术对提升当地肉羊产业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空怀母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2.1 营养需求的地域适配性
空怀母羊的基础代谢能需求为每千克体重 293-335kJ,蛋白质占日粮干物质的 12%-14%,钙磷比需维持1.5:1-2:1[3] 。针对丽江高海拔环境,母羊基础代谢率较平原高 12%-15%,需通过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或采食量来满足需求。云南农业大学研究显示,在常规日粮中添加 3%-5% 的动植物油脂(如猪油与菜籽油按 1:1 混合),可使母羊能量摄入提升8%-10%,且不影响瘤胃发酵功能[4]
本地实践表明,采用“玉米 - 豆粕 - 麦麸”基础精料配方(玉米 65%、豆粕 25%、麦麸 8%、预混料 2%),并选用丽江本地“云瑞 88”杂交玉米(淀粉含量 72%),可使能量转化率较普通玉米提升 10%。值得注意的是,丽江部分区域土壤硒含量低于 0.1mg/kg,需在预混料中额外添加酵母硒(0.3-0.4mg/kg 日粮),以预防母羊繁殖机能减退。
2.2 粗饲料加工技术创新
丽江地区通过“三贮一化”技术提升粗饲料利用率,形成季节性适配方案:
2.2.1 雨季(6-9 月):利用玉龙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 889”),在乳熟期收割切碎至 2-3cm每吨原料添加3kg 乳酸菌制剂(含植物乳杆菌≥1×10^9 CFU/g)密封发酵,粗纤维消化率可提升18%-22%[5]。2.2.2 旱季(10-5 月):将宁蒗县收获的燕麦秸秆粉碎后,用 3% 尿素溶液喷洒(每吨秸秆用尿素 15kg),堆垛密封20 天,粗蛋白含量从4.5% 提升至8.2% ;对玉米芯等粗纤维原料,采用5% 氨水喷洒后密封15 天,木质素破坏率达30%,消化率提升至55% 以上。
2.2.3 冬季青饲料补充:在永胜县种植黑麦草(品种“特高”),晾晒至含水量60% 后添加EM 菌发酵,适口性改善显著,母羊采食量提高15%-20%。
2.3 体况评分与动态营养调整
采用 5 分制体况评分(BCS)体系,通过触摸腰椎横突及肋骨判断脂肪沉积,结合丽江母羊生理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
2.3.1 BCS ⩽2 .5(偏瘦):实施“渐进式优饲”,精料量从 0.3kg/ 天逐步增至 0.6kg/ 天,同时添加过瘤胃赖氨酸 (0.5g/ 天)和葡萄糖(50g/ 天)。丽江永胜县养殖场实践表明,配合每天 2kg 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 18%-22%),45 天体况可提升 0.5-1 分。
2.3.2 BCS 3.0-3.5(适中):维持常规饲喂(精料 0.3-0. 4kg/Ω 天 + 粗饲料 3-4kg/ 天),重点补充维生素E(400-600IU/ 天)和硒。研究显示,添加 0.5% 酵母硒预混料可使母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升25%-30%,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3,6]。
2.3.3 BCS ≥4.0(过肥):减少精料至0.2kg/ 天,增加粗饲料比例至60%,添加胆碱(2g/ 天)促进脂肪代谢,同时通过每天2 小时驱赶运动(时速2-3km)降低体脂沉积。
3 高原环境下的精细化管理措
3.1 羊舍环境智能调控
针对丽江“昼夜温差大、雨季高湿”的气候特点,推荐采用“装配式轻钢羊舍”,核心技术参数如下:3.1.1 建筑结构:檐高 3.5 米,屋顶采用双层彩钢板(中间填充 10cm 岩棉,导热系数≤ 0.04W/m·K),墙体使用保温砂浆(导热系数≤0.23W/m·K),南北向设置可调式窗户(面积占墙体20%),每100 ㎡安装2 台1.1kW负压风机(风量≥ 3000m³/h)[7]。
3.1.2 温湿度智能控制:
(1)夏季(6-8 月):开启遮阳网(遮光率 70%) + 喷雾降温系统(每 30 分钟喷雾 10 秒,雾滴直径≤50μm),配合负压风机使舍温控制在28℃以下,湿度维持60%-70%。
(2)冬季(11-2 月):关闭侧窗,启动地暖系统(地面温度维持15-18℃),铺设5-8cm 厚干草垫料,湿度超过75% 时启动除湿机(每500 ㎡配备1 台30L/D)。
3.1.3 粪污处理:采用“漏粪板 + 机械刮粪机”模式,漏粪板缝隙 2.0-2.5cm,每天清粪 2 次,粪污通过管道输送至室外发酵池,经厌氧发酵(添加2% EM 菌)后制成有机肥,发酵周期21 天。
3.2 分群管理策略
根据母羊生理状态分为四类群体,实施精准化管理:
3.2.1 初情母羊(10-12 月龄):单独组群(每群≤ 15 只),精料中添加 1% 磷酸氢钙(钙含量 18%,磷量22%),促进骨盆发育,避免过早配种导致难产[9]。
3.2.2 经产瘦弱母羊(体重≤ 40kg):按体重分群,每群不超过 20 只,配备单独补饲槽,每天补饲 0.5kg精料 +1kg 胡萝卜(β- 胡萝卜素含量≥ 15mg/kg),持续 30 天 [8]。
3.2.3 老龄母羊(≥5 岁):与青壮年母羊分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B12(200μg/ 天)和叶酸(5mg/ 天),改善卵细胞质量。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可使老龄母羊胚胎成活率提升12%-15%。
4 繁殖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4.1 发情鉴定技术优化
丽江地区采用“行为学- 生理学- 影像学”多维度发情鉴定体系:
4.1.1 行为学观察:发情母羊表现“三减三增”(采食减少、反刍减少、静立减少;游走增加、爬跨增加、咩叫增加),阴门红肿程度分三级(+、++、+++),黏液拉丝长度≥ 5cm 为最佳配种信号。为提高效率,可采用“试情背标”技术——在试情公羊胸前安装染色装置,当母羊接受爬跨时背部染色,准确率达85% 以上。
4.1.2 激素监测:发情前7 天开始,每天采集母羊尿液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阈值10IU/L),当LH 峰值出现后8-12 小时配种。
4.2 配种时机与方法创新
4.2.1 自然交配:公母比例 1:25-30,选择 BCS 3.0-3.5 的种公羊(精子活力≥ 0.7,密度≥ 20 亿 /mL),在母羊发情后 12 小时首次配种,间隔 8 小时复配。丽江宁蒗县养殖场数据显示,该方法可使受胎率提升至88%-92%。
4.2.2 人工授精:
(1)冻精解冻:采用“两步解冻法”(0℃解冻3 分钟+37℃解冻40 秒),解冻后精子活力≥0.6。
(2)精准输精:在B 超引导下将精液注入子宫角分叉处,深度3-5cm,受胎率较常规阴道输精提高15%,尤其适用于体重≥50kg 的母羊。
(3)同期发情:对规模化养殖场,可采用“孕激素阴道栓 +PMSG”方案:放置 CIDR 栓 12 天,撤栓时肌肉注射 PMSG 400-500IU,发情率可达 90% 以上 [9]。
5 疾病综合防控体系构建
5.1 传染性疾病免疫程序:


5.2 寄生虫病防控:
5.2.1 体内驱虫:采用“三阶段驱虫法” 配种前45 天用阿苯达唑 (10mg/kg)+ 伊维菌素(0.2mg/kg)联合驱虫;配种前15 天用氯氰碘柳胺钠( (5mg/kg) 强化驱虫;产羔后20 天用左旋咪唑 (8mg/kg) 驱虫。5.2.2 体外驱虫:雨季前(5 月)用 0.05% 双甲脒溶液药浴(水温 25-30℃,药浴时间 3 分钟,药浴后 24小时内不淋雨),同时在羊舍出入口铺设浸有5% 敌百虫溶液的脚垫,每周更换1 次。
6 地域特色管理技术应用
6.1 农牧循环模式构建
6.1.1 饲草轮作与养殖联动:
(1)春夏季(4-9 月):种植青贮玉米(雅玉 889)+ 紫花苜蓿(游客 1 号),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cm,窄行40cm),亩产鲜草4-6 吨;苜蓿年收割3-4 次,亩产鲜草3-5 吨,可满足15 只母羊的粗饲料需求。(2)秋冬季(10-3 月):种植黑麦草(特高)+ 箭筈豌豆,采用条播方式(行距 25cm),亩产鲜草 5-6 吨,解决冬季青饲料短缺问题。丽江古城区示范基地数据显示,该轮作模式可使饲草自给率提升至 85% 以上[10]。
6.2 粪便资源化利用:
羊粪经堆肥发酵(添加2% 的EM 菌,堆温维持55℃以上7 天,翻堆3 次)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饲草种植。每亩饲草地施用1.5 吨羊粪有机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30%,同时提升饲草粗蛋白含量1-2 个百分点,形成“养殖- 粪肥- 种植- 饲料”的循环链条。
7 结论
丽江地区空怀母羊饲养管理需兼顾高原环境特殊性与肉羊繁殖规律,通过精准营养调控、精细化环境管理、高效繁殖技术及地域特色防控措施,可提升母羊繁殖性能和养殖效益。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智能化、精准化技术研发,推动丽江肉羊养殖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高原肉羊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手册 [M]. 昆明 :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23.
[2] 丽江畜牧站 . 肉羊养殖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2023)[R]. 2023.
[3] 李建柱等 . 高海拔地区母羊能量代谢特征研究 [J].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60(3): 123-128.
[4] 云南农业大学. 羊粪有机肥对饲草品质影响研究报告[R]. 2022.
[5] 王云等 . 云南青贮饲料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J]. 饲料工业 , 2023, 44(11): 12-18.
[6] 张志强等 . 母羊体况评分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 [J].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53(7): 2101-2108.
[7] 云南省地方标准《高原地区羊舍建设技术规范》(DB53/T 897-2023).
[8] 国家标准《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GB/T 36195-2018).
[9] 赵晓东等 . 母羊发情激素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44(1): 78-83.
[10] 丽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原地区饲草轮作技术规程[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