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寒山区冷水鱼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作者

陈瑾 钟永樑 胡靓 王艳 雷杰 伍秀丽

西昌学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引言

高寒山区冷水鱼养殖因为当地气候冷凉,水资源优质,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冷水鱼养殖方式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产量低、冷水鱼的抗病能力差、养殖成本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冷水鱼产业的持续发展。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而且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也在增加,所以,高寒山区冷水鱼养殖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冷水鱼养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的工厂化养殖技术上,针对高寒山区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创新研究很少。现有技术体系在低温控温、低溶氧量水质改良、绿色饲料研发等关键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怎样通过多技术创新组合,突破生态方面的限制,成了高寒山区特色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项目创建智能水循环监测系统,研发绿色复合饲料,推广药食同源的用药模式等技术,提升冷水鱼养殖的规模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高寒山区渔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为我国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1 项目研究内容

1.1 饲料优化

项目采用多种饲料混合的方法,通过科学搭配,弥补单一饲料的不足,提高饲料中冷水鱼需蛋白质、脂肪等关键营养成分的比例,保证饲料含有冷水鱼生长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还能让鱼更好地吸收。这种复合饲料在当地居民的传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团队的系统研究成果制作的,既适合当地情况,又具有科学性。它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特别贴合金阳县甲鱼等冷水鱼的生长需求。依托凉山金阳地区充足的光照资源和清洁空气环境,项目研发出新型绿色复合饲料。该饲料通过添加光合菌促进残渣生物降解,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创新采用糖萜素等天然营养物质替代抗生素,确保鱼类健康生长且实现零药物残留。这一技术形成三大核心优势:成本降低 35% 、药物使用减少 80% 、环境友好度提升 50% ,成功形成了“光伏资源 + 生物饲料”的生态养殖模式。

1.2 水源优化

冷水鱼适合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山泉水虽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鱼类生长,但是含氧量比较低。项目团队经过多项实验,发现种植莫斯水草可明显提高山泉水含氧量。莫斯水草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能增加水中含氧量,还能给冷水鱼提供微生物、浮游植物等天然食物,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健康成长。同时,团队还设计了底部排水系统,把养殖后的尾水排进农田里,可以实现“一水两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1.3 养殖技术改进

项目采用“双重循环 + 控温”模式,配备小型水温水位监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系统里配备有可控水温循环器,能让水温调控精度达到±0.5C ,可以满足冷水鱼和淡水鱼的不同需求。项目结合水循环装置和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在循环过滤过程中优化水质,让养殖效率提高了 30% 。项目设计水源过滤与底部排水系统,优化了冷水鱼养殖模式,该系统可以净化养殖用水,合理利用尾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1.4 冷水鱼用药优化

针对冷水鱼易发病且传统抗生素使用造成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项目创新采用“药食同源”策略,探索无害化用药方案,重点向中药及生物制品方向研发。通过将中草药、生物制剂与抗寄生虫药物按科学比例融入饲料,显著降低了冷水鱼发病率,数据表明发病率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在保障鱼类健康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符合当下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1.5 智能水下饲喂机器人应用

项目依靠正在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研发出了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养殖机器人系统,这个系统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定时定量地投放饲料,误差率低于 0.5% 。它还能结合云端数据监控平台分析养殖环境的参数。机器人具有自主学习功能,能根据水质变化和鱼的生长情况,实时调整投喂策略,形成“监测 - 分析 - 执行”的智能控制模式。这项创新提高了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推动了养殖产业智能化发展。

2 项目实施方案

2.1 养殖试验与数据分析

项目前期依托养殖基地对多种鱼苗培育方式进行系统试验与数据统计,学院同步开展数据分析与设备搭建。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鱼苗生长的影响。选用池养(A)、富集式水池(B)、循环水养殖(C)三种培育模式,试验材料为鱼苗,水源为自来水,辅以复合饲料、中草药和位置指示器。具体方案如下:鱼苗长至 5cm 前用清水培养,长至 5cm 后设置 EC 值分别为 1.8、2.1、2.4、2.7、3.0 mS/cm 的复合饲料与中草药培养组(记为 T1、T2、T3、T4),以清水为对照组(T0)。试验期间,每天使用便携式电导率仪监测贮液池的 EC 和 pH 值,若 EC 低于设定值,及时补充饲料及中草药母液维持设定浓度,pH 值以 85% 磷酸和 1 mol/L 氢氧化钠调整至6.0±0.2 。待鱼苗成长为成鱼后,取样测定鱼重、蛋白质、DHA、脂肪、灰分、氨基酸、干物质、水分等指标。

2.2 智能系统优化与环境构建

试验同时,团队对饲料体积、冷水鱼生长周期及最佳捕获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多方数据确定幼苗最佳培育环境,优化饲料配方,选择适配传感器,并完善实验环境建设。同步设计手机 App 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 5G技术实现远程操控,通过手机或电脑监测与管理养殖过程。此外,养殖采用循环水系统,在水管间安装位置指示器,可视化监测水流与水压,研究水流、水压对过滤网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过滤参数,进一步提升养殖智能化水平与环境控制能力。

3 结语

项目利用金阳地区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在饲料优化,水源优化,养殖技术改进,冷水鱼用药优化和智能饲喂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未来,高寒山区冷水鱼养殖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养殖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还可以拓展市场渠道,把金阳冷水鱼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家荣 . 对会理县冷水鱼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J]. 渔业致富指南 ,2016,(22):22-24.

[2] 邵东宏 , 山区冷水资源利用及冷水鱼产业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 . 甘肃省 ,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3-12-10.

[3] 刘欢鹏 . 陆基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J]. 南方农机 ,2024,55(24):85-87.

基金项目:四川省 2025 年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立项项目《鱼耀金阳》

一作:陈瑾,女,汉族,籍贯四川乐至 生于:2004-10-13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作:钟永樑,男,汉族,籍贯四川泸州 生于:2006-01-05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三作:胡靓,女,汉族,籍贯四川眉山,生于:2004-09-22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四作:王艳,女,汉族,籍贯四川泸县,生于 2005-04-28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专业

五作:雷杰,男,汉族,籍贯四川合江,生于2005-05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六作:伍秀丽,女,汉族,籍贯四川仁寿,生于2005-09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