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
张勇
潍城区玉清中学 山东潍坊 261057
【摘要】归纳作为一种常见的推理方法,主要指的是从个别现象中概括结论、概念及原则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解决以往碎片化学习现状,助力学生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鉴于此,本文也就归纳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关键词】归纳式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成为初中教学重要学科,其不仅是学生必修课程,也关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传统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自主归纳及反思的机会较少,这使得学生课程学习浮于表面,无法有效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归纳式教学方法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产物,能让学生在归纳中系统化、结构化认识知识,有效解决以往知识零碎化学习情况,另外还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由此可见,归纳式教学方法可谓是一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教学方法,而逼着则就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如下思索:
一、归纳式教学方法内涵及运用价值
(一)内涵
归纳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演绎式教学方法有所不同,该方法强调以简单的现象或者是事件作为切入点,借此引导学生自行搜索、探究、整理学习相关资料,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进行归纳与总结,借此深化学生认知;而教师在此期间则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组织者角色,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归纳指导,借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归纳思路,以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本质[1]。由此可见,归纳式教学方法源自于对特殊现象的分析,即通过深入探究现象内在属性或者是比较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继而得出一般、普遍性的规律或者是原理等结论性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深度学习而言意义非常。
(二)运用价值
归纳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较高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归纳式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归纳及反思,需要学生聚焦所学知识展开全面分析与归纳,这一过程本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能深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归纳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然要深入教材进行梳理与归纳,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教材学习与思考,也能帮助学生立足自身学习实际进行反思,这样就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归纳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深挖知识内在逻辑
纵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即可发现,教材各个知识点之间大多具有一定的关联及逻辑关系,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大多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按部就班为学生讲解,使得学生课程学习知识碎片化严重,不利于学生建构完善知识体系[2]。归纳教学方法则能改进上述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运用归纳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时,需要先加大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研读,毕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归纳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深入分析、研读教材内容,才能把握好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遵循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及规律有效运用归纳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归纳
归纳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平台,以便学生在自主归纳中建构知识、发展学习能力。预习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一环,其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也会影响后续学习成效。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运用归纳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借此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归纳,归纳内容有新课重难点、单元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己预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新课知识形成有效认知,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另外为学生后续道德与法治学习打好基础,借此充分凸显预习价值。以“坚持依宪治国”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即可先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归纳这一节课涉及到的知识要点,同时归纳与梳理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与归纳中明确课程知识要点及重难点,而问题则能帮助学生明确后续学习重点,以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提升。
(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合理归纳
归纳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能突破以往应试教育体系造成的孤立化、概念化传授及记忆知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动性。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情境,以情境指导学生合理归纳,这能助力学生深入学习及思考,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3]。为此,归纳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时,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法,课堂上从整体出发为学生创设主题情境,借此指导学生改变以往分散式、零碎化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在主题情境驱动下整体归纳,从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与感知。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从单元整体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情境故事情节为“丢失饭卡—怀疑同学— 报告老师—不公待遇—请家长调解”,而情境呈现后教师即可聚焦于此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借此有效让学生意识到“公平正义的守护”价值,最后在从单元整体出发要求学生整体归纳这一节课知识要点及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感知。
(四)课后归纳,构建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运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归纳,这一过程可谓是学生自主反思、总结的过程,能够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也能驱动学生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以便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及态度,从而切实提升课程实施效果。为此,归纳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时,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后归纳的重要性,在新课知识讲解完之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后归纳”的舞台,然后要求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这一节课知识点,教师则针对学生归纳总结产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另外,在此期间学生还可以在归纳知识点的同时反思自己学习全过程,以此促进学生自我纠正及完善,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归纳式教学方法本就是一种兼具实践性及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在联系,在增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有效助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归纳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主归纳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在归纳中建构完善知识脉络及网络架构,以此有效促进学生结构化、系统化学习。
【参考文献】
[1] 叶继生."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优化应用[J].中小学班主任, 2022(14):58-60.
[2] 张美贞,旷新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8):1.
[3] 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3):2.
[4] 刘卉.新课标下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应用对策初探[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3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