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计算机课程学生学习体验及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李惠强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5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课程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便利性、灵活性、资源丰富性以及互动性等特点,探讨其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并针对互联网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动机危机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优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课程;学习体验;学习动机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计算机课程作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深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深入研究互联网对计算机课程学生学习体验及学习动机的影响,对于推动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对计算机课程学生学习体验的积极影响
(一)便利性与灵活性提升学习自主性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接入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这种24小时全天候的学习方式,赋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假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制于固定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地点。这种灵活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习与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文献、编程案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例如,在学习编程语言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选择从基础语法开始学习,或者直接深入学习高级应用和项目实践。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资源丰富性拓宽学习视野
互联网上汇聚了海量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次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学习平台、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学生可以观看国外顶尖高校的计算课程视频,了解国际前沿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可以参与在线编程社区和论坛,与其他编程爱好者交流经验、分享代码,拓宽自己的技术视野。
(三)互动性增强学习参与度
互联网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了强大的互动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实时答疑、小组合作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性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在线讨论区,学生可以就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
三、互联网对计算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而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自主性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
(二)提供及时反馈增强学习动力
互联网具有信息反馈迅速及时的特点,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得到监测、诊断和反馈。例如,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互联网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动机危机及应对策略
(一)动机危机的表现
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目前的考评升学体制仍使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业负担沉重,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快乐,最初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逐渐丧失。例如,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编程语法和算法,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自制力差: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娱乐信息和诱惑,对于辨别力和判断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注意力更容易被打散。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特性,接触网络时间较多,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缺乏有效沟通与情感交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学习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但网络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考核和配套的评价体系,对于自制力和辨别力有待提升的学生群体来说,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例如,可以增加项目实践、课程设计、竞赛获奖等在评价中的权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学生自制力培养: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教导学生如何合理使用网络、抵制网络诱惑;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上网规则和时间限制,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
强化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实时答疑、视频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可以组织线上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结论
互联网对计算机课程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动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通过提升学习的便利性、灵活性和资源丰富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通过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提供及时反馈和多样化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然而,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动机危机,如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学生自制力差和缺乏有效沟通与情感交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学生自制力培养和强化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等应对策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优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萍.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动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5-09-03].DOI:10.7666/d.y1459633.
[2] 刘果香.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成人高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兴趣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25-09-03].DOI:CNKI:CDMD:2.2006.128959.
[3] 沈德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动机-建构"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 2008(1):195-195.DOI:10.3969/j.issn.1673-2782.2008.01.122.
[4] 沈德海.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动机-建构"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 2008.DOI:JournalArticle/5aeb4c0fc095d7094404e3b0.
作者简介:
姓名:李惠强(1987年9月27日),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中牟县,学历: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