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翟屿潼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3KSB10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姓名:翟屿潼
出生年月:1987年11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哈尔滨
学历:博士
职称:副教授
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
毕业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工作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聚焦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论文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其作为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新型社会形态,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论文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构建以及全球治理贡献等方面的创新模式,揭示了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引领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实践与创新为人类文明形态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型社会形态;创新发展;理论支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面对这些困境,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创新,力图超越工业文明局限,为全球发展提供新思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想融合了和平发展、生态保护、技术创新、社会公平等多重价值,将以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路径与创新成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全球文明发展的意义,旨在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超越和发展,旨在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多重挑战与机遇。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可持续发展[1]。在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时,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无法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其次是以人为本注重共同富裕。新形态倡导更加公平的发展观念,推动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的共同富裕理念正是这一理论内涵的重要体现,强调发展成果的共享,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文化的和谐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不仅促进了文明的多元化,也为全球文化的共同繁荣做出了贡献。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路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强调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这一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环保与可持续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产业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强调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成功帮助数亿人脱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倡导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通过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创新了与人民需求契合的社会治理模式,确保了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力量,中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自主创新,尤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中国的“互联网+”模式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现代化[3]。
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融合。中国在创新的同时,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更加深入,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球影响与意义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在全球面临环境危机、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国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碳中和目标等举措,不仅改善了国内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方案[4]。
为全球社会创新提供参考。中国在推动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方面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在扶贫、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政策探索,为全球减贫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通过精准扶贫等政策,帮助数亿人脱贫,成为全球反贫困斗争的引领者之一。
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中国文化在全球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和文化交流,中国不仅传播中华文化,还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互鉴。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韩震.如何理解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N].光明日报,2022-01-20.
[2]黄建军.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J].中国社会科学,2023(10).
[3]杨振闻.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逻辑与立体呈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4]杨杰,老子的世界意义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