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申立兰
重庆市垫江县殡葬事业服务中心 4083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民政统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安全;信息共享
民政统计工作档案是记录民政事业发展历程、反映社会民生状况的重要信息资源。它涵盖了诸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殡葬、婚姻登记)等众多领域的详细数据和资料,是民政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政策以及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仅满足于现状,在管理方式上进步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引入新理念,客观认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用更全面的角度,用更加多样的方式,反映存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为向规范化管理过渡提供事实依据,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靠人工,效率低。信息化管理借助电子数据库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分类、编目和检索。比如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档案的快速查询和定位,工作人员只需输入关键词或相关条件,即可在瞬间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保障档案安全
纸质档案易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损坏丢失。信息化档案能多份备份,存于云端、本地磁盘等,配合加密与访问控制,降低丢失、篡改和泄露风险。
(三)促进信息共享
信息化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民政工作可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共享所需档案信息,便于人口统计、政策制定和服务监管。
(四)支持科学决策
民政统计工作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为民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对社会救助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救助对象的分布情况、救助需求的变化趋势等,从而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救助政策提供参考。
二、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数字化需购置硬件、开发软件等,资金投入大。基层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有限,难担成本。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预计投50万改造,因拨款仅够日常而搁置。
(二)技术人才匮乏
数字化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但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技能。数据录入易出错,系统维护也缺乏专业人员。
(三)数据安全隐患
民政档案含大量私密信息,数字化管理中面临黑客攻击、内部操作失误、设备损坏和自然灾害等威胁,数据泄露会给家属带来麻烦。
(四)标准规范缺失
我国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规范,各地档案分类、著录格式和数据接口不同,影响全国性档案信息整合。
(五)档案数字化质量参差不齐
档案数字化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扫描图像可能模糊、缺页,数据著录不准确,降低档案信息价值。
三、推进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
1. 政府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购置和更新。如县政府年拨100万专项资金,按比例补助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
2. 多元化融资渠道
鼓励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多元化融资,可与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如和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发软件,企业出资出技术,机构提供场地和数据,实现互利。
(二)加强人才培养
1. 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例如,邀请高校教授、信息技术专家和档案管理专家进行授课,传授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2. 人才引进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例如,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惠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保障数据安全
1. 技术防护
采用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先进信息技术保障档案数据安全。如加密数据防窃取,设防火墙阻止外部非法访问,为档案数据筑牢安全防线。
2. 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规范操作流程。如制定访问审批制度严控敏感数据访问,定期检查系统、修复漏洞。
3. 应急处理
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丢失事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
(四)完善标准规范
1. 制定统一标准
制定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明确数据格式、分类及存储等,规范管理流程,如制定数字化加工标准,提升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2. 加强标准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3.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监督机制,对民政统计工作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标准规范的有效执行。
(五)提高档案数字化质量
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制定严格的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标准,对扫描图像的清晰度、完整性、格式等进行明确规定。例如,要求扫描图像的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像应无明显的模糊、歪斜和缺页现象。
2. 加强过程监控
档案数字化时,需加强各环节监控,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如培训考核录入人员,要求按规则录入,对录入数据多次核对校验,避免出错。
3. 建立质量验收机制
建立档案数字化质量验收机制,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例如,组织专业人员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提高用户接受度
1. 宣传教育
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民政统计工作档案管理的意义与优势,提升群众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认知与接受度。如设宣传栏、借媒体宣传成功案例,消除用户疑虑。
2. 隐私保护承诺
向用户承诺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制定并严格执行详细隐私保护政策。如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权责,对敏感档案数据进行严格保密处理。
3. 优化服务体验
不断优化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开发简洁易用的查询界面,方便用户快速查询档案信息;提供在线咨询和反馈渠道,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结语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改变着人们现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民政档案涉及到社会救助、殡葬、婚姻、慈善、福利院等多个领域,体现综合性较强、范围较广、类型较复杂等因素,并且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民政档案的管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关注。民政部门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减轻压力、提高效率意义重大,能提升档案利用与管理效果,需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服务民生视域下基层民政档案管理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5数字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与治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雪山镇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办);,2025:38-39.
[2]朱传玲.大数据时代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J].兰台内外,2025,(20):27-29.
[3]李文庆.服务民政工作助力社会治理——黑龙江省大力提升民政专业档案管理水平[J].中国档案,2023,(07):76-77.
[4]刘薇薇.持续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辽宁省档案条例》档案信息化专章解读[J].兰台世界,20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