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质量监管初探

作者

马乃荣 胡明礼 李正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质量监管,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标准和合约,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组织管理、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管理、周转库房的管理、采样检测及人员等进行监管。结果:通过规范化管控,临床科室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工作质量满意度达到95%以上,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综合考核得分92.80分(满分100分),医用织物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医用织物;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医用织物是指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医用织物是与患者直接接触最密切的用物之一,是潜在的细菌病毒携带物。国内不少医疗机构将织物洗涤业务外包,以专注于更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专业临床服务。但社会化洗涤机构可能因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人员操作水平低等因素,造成医用织物消毒清洗不合格问题[1]。本文就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质量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医用织物洗涤供应流程

使用后医用织物置于指定收集点→清点、交接、收集→按指定路径经专用电梯运送至专用车辆→运输至医用织物洗涤机构进行消毒、清洗、烘干、整平、折叠、包装→专用车辆送至院暂存处储存→分发至相应科室。尽管有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部门等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进行监管,然而就医院而言,随着医用织物的洗涤供应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往对医用织物的全流程管控变为部分流程管控,尤其是织物的核心环节——洗涤质量把控难度增大。

1.2医院医用织物的监管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处每月深入临床,实地查看污染织物收集、清洁织物的洗涤质量、暂存处织物管理、人员操作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医院总务处收集临床反馈意见,协调双方供求矛盾,综合各部门反馈意见,每月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工作质量和服务进行考核,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促进其认真履约,规范作业,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

1.3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监管

(1)监管标准

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处根据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B/T 10989 《衣物洗涤质量要求》及医院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等分别制定医院医用织物管理检查表,内容各有侧重。医院感染管理处制定的检查表主要从织物的收送流程、贮存与发放、环境的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等环节查看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总务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是否按合约履约,织物回收、交接、供应等质量及车辆、暂存处等管理质量。

(2)监管方法

主要用来验证和衡量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方法有:文件审查、设备检查、抽样检查、现场检查等。

(3)监管内容

a.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组织管理进行监管:包括有无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是否健全,如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织物抽检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下收下送、清点、存放等流程是否清晰明了易执行;是否专人负责,有无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确保医用织物在出入库及暂存期间保持清洁、安全。

b.对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进行监管: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包括医用织物的名称、数量、外观、洗涤消毒方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质检员和交接人员签字。通过记录,了解是否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收集使用后织物,收送品种、规格、数量是否吻合,收送是否及时,能否满足临床需求。

c.对医用织物周转库房进行监管。根据要求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2],其主要功能是接收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医用织物的储存和发放。医用织物在驻院暂存处储存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储存控制。暂存处分区明确,不交叉,相对独立,标识清晰。室内通风、干燥、清洁符合要求,地面、墙面平整,有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等保证医用织物的清洁和完整性。清洁织物存放时离墙大于5CM,距离地面20-25CM,距离天花板大于50CM。织物按品种、规格、颜色等分类存放,有醒目标识。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暂存储备要有一定基数,以便应急需求。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按感染性织物、脏污织物分类放置于容器中,密闭存放,做到日产日清。暂存处配备温湿度监测仪、ATP生物荧光检测仪等,定期对暂存处的温湿度、物体表面的洁净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储物架(柜)数量、材质符合要求,定期清洁消毒。洁污运送车辆分区存放,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

d.对检测和监测进行监管,建立有效的检测和监测机制。暂存处对入库的每批次清洁织物进行抽检,目测织物的清洁度、干燥度等,查看折叠、包装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公司定期提供第三方清洁织物微生物检测报告,除了感官指标符合要求外,清洁织物表面的pH应达到6.5-7.5;细菌菌落总数≦200CFU/100cm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管理处定期对暂存处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检测,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培训,以防交叉感染。

e.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管。了解从事储存、运送等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患有痢疾、伤寒等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肺结核患者不应参与直接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从事洗涤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公司有无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织物洗涤供应和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日常工作中,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规程、职业防护等方面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工作质量评价。

2.结果

通过日常监管及持续反馈和培训,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各项操作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导文件的要求,医用织物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临床科室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工作质量满意度达到95%以上,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机构的综合考核得分达92.8分(满分100分),符合要求。

3.讨论

3.1考核本身是一种过程管理

通过考核可以提高被监管方对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考核促规范,以规范促质量,使质量管理达到理想效果[3]。

3.2 织物洗涤消毒管理信息化

实现织物回收、洗涤消毒等环节管理和质量追溯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便于医院及时了解机构运行情况,有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尽管信息系统成本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可节省人力、物力等成本。

4.结论

综上所述,医用织物的回收、清点、洗涤、运送、储存等各个环节中存在较大的潜在感染隐患。尽管医院洗涤外包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医院的监管责任不能放松,而是要加大监管力度,成立监管小组,跟踪对院内洁污织物的转运、储存过程管理,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Galante  AJ,Haghanifar S,et al.Study on anti-virus pollution of medical textiles with mechanical durability and washability [J].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2020,12(19):221-223.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Z].2016.

[3]蒋景华,陶映,等.重复使用医用织物规范化管理干预措施及其成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6):2550-2554.

【作者简介】马乃荣(1977.04-),女,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务科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后勤、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