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成效研究

作者

俞珍 孙梦悦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816000

引言

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线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和遏制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双重预防机制在化工行业的推广应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仍面临实施路径不清晰、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化工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展开研究,以期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1. 化工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理论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是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提前干预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而双重预防机制通过风险分级管控防止风险演变为隐患,通过隐患排查治理避免隐患引发事故 ,实现对事故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

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化工生产流程复杂,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对化工生产全流程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能够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化工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2.1 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的优化

化工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风险辨识方法,如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在辨识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化工生产的动态性,定期开展风险辨识更新,确保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风险评估环节可结合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工具,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事故数据和风险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构建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实施分级管控,按照 “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对风险等级进行标识。对于红色和橙色高风险,需制定专项管控方案,明确管控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加强日常监测和预警;黄色和蓝色中低风险则通过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等常规措施进行管控。

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将风险名称、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在生产现场设置风险告知牌,向员工公示风险信息。通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将风险管控责任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风险防控格局。

2.3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

制定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周期。采取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和综合性排查等多种方式,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整改、验收和销号闭环管理。对于一般隐患,要求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则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在整改期间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同时,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2.4 信息化技术在双重预防机制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平台,实现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接入管理平台,实现风险的动态预警和隐患的自动报警。

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员工可随时随地进行隐患上报、风险巡查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平台还可对风险和隐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可视化图表,为企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双重预防机制的智能化运行。

2.5 人员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对员工的双重预防机制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使员工熟悉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方法,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安全标语征集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化工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成效分析

3.1 事故风险降低情况

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实施,化工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和管控各类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统计数据显示,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的化工企业,事故发生率普遍下降,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3.2 安全管理效率提升情况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3 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显著降低了安全事故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以某化工企业为例,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级管控,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42% ,避免因停产整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同时大幅减少人员伤亡赔偿支出。从长远来看,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有力塑造了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赢得客户与合作伙伴的高度信任,在招投标、市场拓展中更具竞争优势,创造了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改善,切实保障了员工生命健康,有效防范群体性安全事件,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化工生产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成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降低化工生产事故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未来,化工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双重预防机制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应用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推动化工行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迈向新台阶,为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伟帅 . 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 [J]. 石化技术 ,2025,32(03):302-304.

[2] 李海华 , 许粉 , 李洪力 , 等 . 化工生产中的管路堵塞和预防措施 [J]. 化工管理 ,2025,(11):148-151.

[3] 巢宇晖 . 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探究 [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5,(04):107-109.